纳凉好所在江苏淮安黄岗遗址现6600年古

华夏经纬网1月8日讯:据台湾“旺报”报道,大陆江苏的古人何时开始用席子的,古人的席子长什么样?近日,据大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指出,考古人员从江苏淮安的黄岗遗址发现一块距今约年的席子,这也是江苏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块席子,约25平方公分的编织物,因年代久远,已经有些炭化发黑,但纵横交织的纹理清晰可见。

江苏境内发现目前最早的一块席子,因年代久远,有些炭化发黑。(取自新浪微博

中国数字科技馆)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甘恢元表示,这块席子是在黄岗遗址内一个倾倒垃圾的灰坑里发现的,出土时,席子大部分已经烂掉,与一些陶鼎、陶釜碎片和炭化的动物骨头在一起,考古人员将席子的样本送到美国贝塔实验室经过碳14测量后确定,它制作年代距今约年。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表示,研究团队将席子送到美国贝塔实验室经过碳14测量,检验报告出炉后确定,它的制作年代距今约年,处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早期”,是目前江苏出土最早的一块席子,从纹理上看,像是芦苇或竹子制成,但目前该席子仍处保护阶段,所以暂不能确定具体材质。

席子的发现,说明此地古代植被茂密、水草丰富,图为农户在加工草席。(新华社资料照片)

甘恢元说,这块席子的使用功能还有待考证,可能是做凉席,也可能是盛放器物的,例如用来摆放刚做出来的陶坯,因为与席子一起出土的陶器中,有的底部带有一些印痕。

远古文化完整掩埋

黄岗遗址位于大陆江苏北部黄河泛区,从宋朝至晚清,黄河带来的泥沙年复一年地覆盖堆积,把这里的远古文化遗存完整地掩埋在地下,从地层出土的陶器、骨器和动物骨骼中,考古学家们可以大致复原先民们上千年的生活状态,其中陶器作为日用品,不仅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而且演变较快,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判断年代。

左证青莲岗文化

甘恢元说,在黄岗遗址的南部,文化地层中夹杂着很多层黑色淤泥,显示遗址周边水位变化频繁,曾多次上演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场景,在距今约年前,人类曾离开过这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又有人类在此定居,从器物演变来看,新来者很可能并不是原本居民的后裔,在此定居一段时间后他们也全部离开这片家园,原因却仍是个谜,战争、瘟疫、自然灾害都有可能。

据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席子可能是用植物做的。(取自新浪微博

新京报我们视频)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席子的发现,说明这里在古代植被茂密、水草丰美,古人获取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生活模式也很多样,另外出土的几千片彩陶片上绘制的人像载歌载舞,呈现当时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式样生活。

黄岗遗址的器物,与距之约20公里的青莲岗遗址的器物基本一致。年代末,青莲岗遗址发现时曾轰动一时,但由于遗址核心区被破坏,“青莲岗文化”虽获命名,但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黄岗遗址部分陶鼎、陶釜碎片。(取自淮安日报)

黄岗遗址的发掘,为青莲岗文化的论证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林留根说,青莲岗文化继承顺山集文化,又为龙虬庄文化找到部分源头,这对于考古人员研究淮河流域的文化有很大帮助。

小灵通青莲岗遗址

青莲岗文化遗址位于大陆江苏省淮安市宋集乡青莲村,从年被发现后,到年间,南京博物院进行过四次调查和一次发掘,因在青莲岗发现而得名,是淮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出土器物包括石器、陶器、炭化后的籼稻粒及渔猎用具等,同时发现有红烧土建筑残迹,距今约至年,另外有两个陶制的井圈,距今约有两千多年。青莲岗遗址的发现,对考古大陆远古文化提供重要资料,其将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中原黄河流域等原始文化联系起来,完整大陆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为大陆原始社会史、古代文化史、艺术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