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东吴得到荆州后,为何不从这里北伐
序:
公元年,魏蜀襄樊之战,关羽北伐襄阳,首战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开局非常顺利,一度吓得曹操差点迁都。然而中盘胶着时,盟友东吴突然变脸背后捅刀子,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阵营也因此失去了荆州。
公元年,吴蜀夷陵之战,刘备为夺回荆州率军东征,被东吴将领陆逊以火烧连营打败。自此蜀汉丧失三峡以东全部地盘,荆州被东吴牢牢掌控。
从公元年夷陵之战结束,到公元年东吴灭亡。东吴控制荆州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为何东吴没有效仿关羽,在荆州方向发起另一次北伐攻势呢?
一、荆州,南北通衢,很重要,但也很尴尬
首先要明白一点。刘备之前占据的,孙权后来抢到的荆州,并不是荆州全部。东汉荆州的北部,南阳郡、南郡一部以及江夏郡一部,全在曹魏手中。襄樊之战后,原属益州的汉中郡,随同孟达降曹,也划到了曹魏的势力范围。
在此基础上,曹魏设立了荆州刺史部,先后划分出了南阳郡、江夏郡、襄阳郡、新城郡、上庸郡、南乡郡、魏兴郡等。
这是曹魏控制下的荆州部分。那东吴和蜀汉呢?
赤壁之战前,东吴集团拥有荆州东部江夏郡一部。刘备依靠刘表长子刘琦占据江夏郡一小部加油江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攻取了荆州南部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东吴则得到南郡一部。
后来,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江陵部分),占有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南郡一部,得到大部分的荆州。
再后来,刘备与孙权“湘水划界”,让出了湘江以东长沙、桂阳两个郡。
再往后,襄樊、夷陵之战,蜀汉彻底与荆州无缘,东吴则基本控制了曹魏以外的全部荆州。包括武陵、长沙、零陵、桂阳以及南郡一部、江夏郡一部。
在此基础上,东吴也设置了荆州刺史部,增加了建平郡、宜都郡、临贺郡、湘东郡、衡阳郡。这部分荆州被东吴得到后,一直跟到它最后灭亡。
荆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争?地盘大油水多,这不是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是地理。秦岭淮河一线,横穿了中国现在的7个省份、多个县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修一条高铁或者公路,哪里都可以天堑变通途,但在古代,南北间的通道,大致就三条:西边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平均海拔米的秦岭和大巴山挡在这儿,崎岖蜿蜒的山路,万丈崖壁上的栈道,走起来那叫一个锻炼身体。
蒙哥攻宋就是走这条路,结果呢,两道大山都过去了,被钓鱼城搞死在四川。
诸葛亮北伐也是走这条路,然后呢?后勤跟不上总是缺粮,别说夺取关中了,到死连个陇右都拿不下。
秦岭大山足抵十万雄兵。就算人有本事翻山,马匹、粮草辎重怎么办?就军事角度而言,这条是绝对的险径,有的选都不会从这走。当然,也有走成功的,比如秦国吞并巴蜀、刘邦还定三秦都是走这条路,曹魏最后灭掉蜀汉,还是走这条路。秦岭蜀道是险径但并非绝径,只要运气和实力足够,是可以克服不利的地理条件的。西边的路不好走,那另一头的东边呢?东边是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地区。现在看是江淮平原,但在古代这里河网密布、沼泽遍地。其间可通行的路线只有两条。一条是经寿春、合肥、马鞍山,然后抵达长江;一条是经徐州、淮河、扬州,然后抵达长江。虽然没有堪比登天的蜀道那么艰难,但想从这里过也不容易。江淮之间的几座坚城,尤其是徐州、合肥,拿不下来,就过不去。这也是东吴为什么一直在打合肥的原因。从公元年第一次合肥之战,到公元年第六次合肥之战。东吴的执着和蜀汉北伐几无二致,都是屡败屡战,奈何终究没打下来。
受挫江淮的不止孙仲谋,还有后来的蒙元帝国,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兵锋所指无坚不摧,但是一来到江淮平原也怂了,打不过去啊。于是干脆不从这里走了。从哪走?生猛的蒙古人从甘肃迂回到云南,再从云南向长江出击,绕了大半个中国。
东西两边都不好搞,那还有没有别的路呢?有,就在中间。秦岭东侧有一系列的小山脉,即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这些山脉从河南西部一直蔓延到江苏、安徽等地。但是,山脉之间,却有一条空隙。这就是南襄隘道。这条路的北端,是今河南省方城县,东汉时期隶属荆州南阳郡;这条路的南端,是今湖北省襄阳市,东汉时期隶属荆州襄阳郡。南襄隘道,是连通南北距离最短最好走的路,荆州的价值也就在这里。地方是个好地方,但这也让刘备和孙权两家都很尴尬。因为荆州的核心地利南襄隘道,从头到尾都在曹魏控制的荆州北部。南部的地盘,他们两个再怎么抢,都没用
不管刘备还是孙权,都无法直接利用荆州地利北伐中原,相反,曹操如果从这个方向举兵南征,分分钟可以教他们做人。后来忽必烈成功灭掉南宋就是这个路子,先拔掉重镇襄阳,从此再无障碍。
要道被敌人捏着,是很头疼,但也是能解决的。抢过来不就行了?要打通南襄隘道,南端要攻克襄阳、北端要攻克南阳。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这个目的。荆州重镇襄阳也不好打,但是比起西边的巍巍蜀道,东边的江淮泽国,难度系数算小儿科了。
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同样的难度系数,刘备集团可以任性,东吴孙权,无法任性。
二、蜀之添翼,吴之鸡肋,我可以放飞自我赌一把,你不行襄樊之战让曹操差点迁都,威胁中原腹地是其一,其二就是,没办法。
曹操能怎么办?如果关羽襄樊取胜,下一步就是直取南阳逐鹿中原。
前线失利的局面不逆转,只能往后退收缩战线。难不成,翻蜀道掏刘备益州老窝?搞笑吧?
隔着秦岭大山,诸葛亮北伐非常费劲,反过来,曹魏要打蜀汉,同样费劲。
南征蜀汉,曹魏不是没搞过,但除了最后那次出奇制胜加实力碾压,都失败了。
公元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公元年)之后,魏国大司马曹真举兵三路,南征蜀汉。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三国志·魏书·曹真传》三路大军,曹真为中路,从子午道和褒斜道出击汉中;司马懿为东路,沿汉水出击汉中;还有一个西路,张郃领兵,从祁山道进攻。这次的计划是,待攻克汉中之后,魏军再以汉中为跳板,进攻益州。
曹真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但是,一场持续三十多天的大雨冲毁了栈道,就让曹真无奈退兵了。
公元年,曹真的儿子曹爽,子承父业,也搞了一次南征蜀汉。不能不说曹爽真的比他爹差太多了,曹真伐蜀不成尚能全身而退,这二货就惨了。他居然选择从傥骆道出击益州。
傥骆道的北口是骆谷、南口是傥谷,南北谷长四百二十里,全在崇山峻岭之间;最险峻的山路就有八十里,有八十四盘;中间还有三大险关,即沈岭、衙岭和分水岭;南口的兴势山,更是易守难攻。
诸葛亮北伐曹魏都不敢走的路,曹爽非要走。然后,被蜀汉大将王平干废了,差点有来无回。
“对手在打我的时候,我只能防守,没办法反击。”南部荆州只要在刘备集团控制之下,曹魏就是这么被动。
哪怕关羽这次没搞成,缓口气还可以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有恃无恐。而曹魏这边只有全力固守襄阳,守得住,万事大吉,守不住,后退迁都。
但是,当南部荆州到了东吴手里之后,攻守之势异也!“我借你十个胆,你动我一下试试?”曹魏这边,始终捏着一个对付东吴的王炸,这个王炸,就是合肥。从合肥出兵可以直捣长江。渡过长江之后呢?就是东吴的国都建邺(今江苏南京)。所以,但凡东吴敢在荆州搞事情,曹魏就可以来一招围魏救赵、釜底抽薪,直逼东吴老巢,看你还敢不敢搞事情。
“生存与发展,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谈进一步发展壮大。”南部荆州的核心战略价值,是以此为跳板拿下南襄隘道,为后续进军中原创造必要条件。这个价值,后方无忧的刘备集团可以尽情发挥。但是东吴呢,长江天险实际形同虚设。合肥拿不下来,大后方江东就时刻被曹魏威胁着。所以从荆州北伐,投鼠忌器。三、想过,也试过,但被现实残酷打脸
好不容易抢到的荆州,东吴甘心白白浪费?当然不是。
荆州方向的攻势,东吴也搞过。
“逊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这一年,是公元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此时,也是吴蜀同盟的又一个亲密期。于是,东吴积极响应。孙权御驾亲征,自领中路十万大军,沿巢淝通道出击合肥;
陆逊、诸葛瑾为西路,进攻南襄隘道的南端重镇襄阳;
孙韶、张承为东路,自扬州沿邗沟出击徐州。
陆逊是东吴集团继吕蒙之后的头号大将,堪比昔日刘备集团的关羽。而诸葛瑾也不差,蜀得其龙、吴得其虎,这个虎就是诸葛瑾,相当于孙权的头号谋臣。
可以说,为了配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东吴是下了血本。不光从东、中、西三条战线上发动了全面进攻,而且荆州方向是相当给力。
但这次还没开打,就草草收兵了。
不是陆逊、诸葛瑾无能,而是整个形势变了。盟友蜀汉方面,诸葛亮五丈原去世,蜀汉第五次北伐结束,自己这边呢,魏明帝御驾东征,孙仲谋仓皇南顾。中路的孙权主力和东路的孙韶、张承打不过曹魏都已经退兵了。如此,荆州攻势自然搞不下去。一无主力打头,二无盟友配合,单凭陆逊、诸葛瑾偏师冒进,去送人头吗?
从这次北伐也可以看出,东吴在荆州方向是发力了没错,但主要力量还是用在合肥。这样做很现实,也很无奈。
结语:天命不予,汝之奈何?东吴要借荆州地利进军中原,要完成两个前提条件。
一、拿下合肥,解除后顾无忧;
二、夺取襄阳,打通前进之路。
这些东吴集团看到了,也努力了。
为了得到合肥,从公元年到公元年,集结精锐六次猛攻;
为了得到荆州,哪怕是部分,不惜和重要盟友彻底翻脸。
能做的尝试都做了,还是功败垂成。
人事已尽,天命如此,还能说什么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