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湖北出土一古墓,棺木重达140
引言:
年2月底,湖北随州城郊一座小山包上,武汉的某军属部门正在准备扩建厂房,开山炸石。
随着一声巨响,烟雾散去,地面突然露出一大片褐色土层,与周围的红砂岩形成鲜明对比。负责现场指挥的领导郑国贤,凭借多年的野外工作经验,怀疑土下埋藏着一座大型古墓。
然而,他没想象到时是,古墓中竟有一樽重达斤的巨棺,更揭开了一个传说中古国的神秘面纱……
惊!工地发现深坑,疑为巨大古墓?
湖北随州,传说中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是湖北省的北大门。随州城西北约2千米处,有一座小山包依山傍水,藏风聚气,按《藏书》一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令尹斗越椒发动叛乱,在此地与楚庄王的平叛军相遇,楚庄王身先士卒,擂鼓助阵,将士们士气大振,一举击败敌军,平定叛乱。为了纪念这场恶战,这座小山包被命名为擂鼓墩,一直流传至今。
上世纪70年代末,正值神州大地万象更始、百废待兴之际,位于随州的武汉空军某部雷达修理所正在擂鼓墩东团坡一带扩建厂房。2月的一天,负责现场指挥的领导郑国贤,带领十几名工程兵准备开山炸石。
伴随着一声轰鸣,岩石和尘土四处飞溅,烟雾散去,地面突然露出一大片褐色土层,与周围的红砂岩形成鲜明对比。
野外作业经验丰富的郑国贤判断,从现场的土层颜色和分布形状看,这块土地下面恐怕另有玄机,随即带领士兵们对土层周边进行了初步勘探。
随州地处中华文明腹地,发现古墓本不足为奇,但在勘探完现场后,郑国贤内心还是暗暗吃惊。这座古墓长度超过20米,宽度近7米,面积比年长沙出土的马王堆一号汉墓还要庞大6倍。
通常来说,墓穴的占地面积与墓主人身份的尊贵程度高度相关,同时越大的墓穴,埋藏的陪葬品种类和数量越多,其中出现珍品的可能性就越大。想到这些,郑国贤心情愈加激动,难道自己无意中发现了国宝级古墓?
他马上叫来工程队长,让他守住现在,自己风风火火地赶往部队,报告这一重大发现。
奇!千年巨棺现世,专家定为国宝
接到郑国贤报告,考古专家迅速赶赴擂鼓墩,经现场鉴定,基本证实了郑国贤的猜想。随州发现大型古墓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在考古界和历史学界引发了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