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下,我国历代运河的变化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东部平原上的水利建筑,全长近三千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钱塘江、长江、淮河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沿线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东部平原的河流大多数都是自东向西流,五大水流,但若要发展南北方向的水陆交通,就要在这五大水系之间来开凿运河。但运河的开凿是项大工程,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第一、在战国以前,长江、黄河、钱塘江和淮河是互相沟通的。

1.长江和淮河是通过邗沟连接的。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修建了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这是世界上有确切纪年的第一条大型运河。但这条运河的线路比较曲折、风浪大,船在上面行走会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时不时对其进行整修。

2.黄河和淮河之间是通过鸿沟连接的

战国时期,魏惠王在开封西侧的荥阳引黄河水,黄河水在开封折向南,通过淮河直流颖水连通了淮河。这条运河一直使用到了南北朝时期,也正因为这条运河,使得荥阳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3.长江和钱塘江之间是通过江南运河连接的

这一段运河也大致修建于春秋后期吴越崛起的时候,从钱塘江的江口杭州北上,经过太湖水系,通至长江。这段运河的水流充沛,地势平坦,所以因此而发生的问题也比较少。

第二、秦汉时期,西起关中的东西大运河形成。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国都咸阳可以通过渭水与黄河相连,但渭水到黄河是天然的河道十分曲折、险滩众多,从关中运粮到咸阳一次需要足足花费六个月的时间。

西汉时期定都长安,为了解决粮食运输问题,放弃了渭水河道。引用了渭河水,开通了长安至潼关的漕渠,然而连通了黄河。这条槽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余里,但作用却远优于清朝时期的渭水河道。

第三、三国时期,曹操开通白沟,运河首次到达北京周边

曹操为了北征袁尚和乌桓,需要往北方运兵运粮,便在黄河北侧的清水河和海河支流淇水之间挖掘白沟,然后通过黄河支流漳水联通黄河。这样一来,海河和黄河便第一次连通了起来。而海河支流子牙河的水系便能够到达了北京的周边。

第四、隋朝时期,在各段运河的基础上,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在经过魏晋南北朝大混乱之后,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已经荒废。隋朝一统后,开始逐段修复,相继开通了广通渠、永济渠和通济渠等,成功沟通了我国的南北。

南宋时期,黄河决堤,隋朝时期修筑的通济渠基本被毁。元朝时期,定都北京,急需要重新沟通黄河和淮河,对此水利专家郭守敬居功至伟。

在通济渠被冲垮后,郭守敬通过淮河的支流泗水直接北上山东,然后在山东修建直达海河的山东运河。然而因为地势偏高,山东运河的水流并不稳定,所以元朝时期,还需要时常通过走海运来完成同从南方到海河的运输。

后来这个问题成功地被明朝解决,以至于京杭大运河为后来明清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朝时期,黄河倒灌,致使大运河的泥沙淤积严重,越来越难以处理,到了清朝中后期,海运越来越发达,以至于运河废弃不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