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济南西安兰州事关南北差距,国

文丨西部菌

又一个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日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

规划纲要提到,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相对于此前陆续出炉的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圈等区域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对比较特殊。

其一,规划范围很广,横贯东西,覆盖九个省区;其二,生态保护的权重很高,所以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会有一些区别。

那么具体而言,这一重大战略,会给哪些区域、城市带来哪些利好?今天就简单梳理下。

01

如果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那么南北经济的差距,会有一个突出的呈现——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长江流域形成了巨大区别。

比如在长江入海口,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它是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之一。而黄河的入海口,却没有形成特大城市。

以城市视角来看,年的GDP十强城市,没有一个位于黄河流域;GDP二十强城市,只有郑州和济南算黄河沿线。这次没被点名的青岛,严格来说也是不算在内。

而对于这种南北差距,规划纲要给出了一个重要解释:

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

水旱灾害严重,没有便利的通航条件,导致黄河无法像长江、珠江那样,为流经区域提供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带来了治理成本。

像这次的山西水灾,一度出现决口的汾河,就是黄河在山西境内的支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此次水灾也凸显出黄河区域的水旱治理压力。

来源:网络

因此,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不仅有相当高的战略定位(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等等),还特意提到:

是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需要。

换句话说,黄河流域的发展,是缩小南北差距的一把关键钥匙。

当然,正如战略名所显示的,高质量发展语序上排在生态保护的后面,毕竟黄河流域的生态比较脆弱。

所以,规划没有设定未来的经济增长目标;涉及生态保护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而在具体的城镇化思路上,也有很多有优先生态考量的内容。

比如“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这一点的具体影响,后面详细分析。

0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涉及到九个省区,到底哪些区域重点受益呢?

规划纲要提到,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

“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山东半岛城市群由济南、青岛引领;中原城市群则覆盖河南、河北、山西和安徽的相关区域,以郑州为中心;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是去年的新提法,主要包括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省会城市都市圈;兰州-西宁城市群则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

这几大都市圈、城市群,基本覆盖了黄河流域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此次被明确认定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是对实力的认可,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大的机遇。

毫无疑问,都市圈、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将是实施区域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战略红利的主要受益者。

来源:城市进化论

尤其西安、郑州和济南,作为沿黄区域的三大核心城市,此次被多次点名。

增强郑州、西安、呼和浩特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济南、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区域枢纽机场功能。支持西安、洛阳、开封、大同等城市保护和完善历史风貌特色。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培育西安、郑州等中欧班列枢纽城市,发展依托班列的外向型经济。

可以发现,西安和郑州多次同框出现,二者正好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而涉及到济南,也有单独的点名——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对三大城市委以重任,是基于其区位条件、发展基础、枢纽地位、交通优势等综合考虑,而国家点名,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发政策红利。

像规划纲要就提到:

在黄河流域加快布局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

不管是布局科技基础设施,还是搭建新兴产业合作平台,以沿黄地区科研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为依托,才能到到最佳效果。所以,对三大城市,这是进一步的地位抬升。

另外,还有三点值得留意。

其一,两大国家级新区、一个实验区被重点支持——支持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

其二,青岛此前明确提出,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过规划纲要对青岛只字未提。当然,主要还是因为,青岛只能算泛黄河流域区域。

至于济南,考虑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西部菌推测,这次战略的落地,对它未来竞争国家中心城市,将提供一个重要的筹码,提升入选的概率。

其三,兰州被多次点名,区位条件和枢纽地位不容低估。

03

因为生态保护的因素,此次公布的规划纲要提到,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建设大中城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看点。

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推动沿黄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减量增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到:

破除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促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增强沿黄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边说要瘦身健体,一边又要促进资源流动,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看上去是不是很矛盾?

其实留意相关表述可以发现,瘦身健体针对的是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万以下),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基于城市群的视角。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沿黄区域的特大城市,就是指西安、郑州和济南。如果宽松点算,青岛也可以算在内。

其中,西安城区人口为万人,距离超大城市门槛近在咫尺;郑州为万人,济南为万人,青岛为万人。

按照规划纲要的精神,这上述几大城市下一步就得瘦身健体。

当然,在西部菌看来,这不意味着它们要走回头路。毕竟,只要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逐渐移除,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那将是必然的经济规律。

不过,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大概率会适度控制城市规模,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和人口流入的速度,包括向外疏解一部分产业项目和城市功能。

结合杭州收紧落户来看,所释放的信号是,大城市无限扩张的摊大饼时代,很可能进入尾声了。避免一城独大和城市病,接下来得“减量增效”。

而三大沿黄城市向外疏解的产业项目和城市功能,最终会流向哪里呢?正是这些中心城市所辐射引领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基于都市圈、城市群的角度,做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加法,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给无限膨胀的特大城市做减法,则符合生态保护和城市有序扩张的要求。

其实长远来看,这样的加减法,也是利好中心城市的。因为随着都市圈、城市群内部的壁垒打通,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对优质资源的汲取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那些都市圈、城市群内的非中心城市,在产业转移等方面,因为近水楼台,也会享受到作为“圈友”“群友”的一体化利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8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