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工程之大运河三
黄河以南运河
黄河以南人工运河示意图
黄河以南区域主要包含淮河流域、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天然河流较多,水网密布,水路交通便捷。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便出现在江淮地区,一方面是因为江淮地区本身水系发达,另一方面是由于江淮地区地理上更加接近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中原地区。
萌芽时期开凿的主要人工运河有:邗沟、菏水、鸿沟、江南运河、浙东运河和灵渠等,分别将黄河、古济水、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等水系及流域连成一体,其中邗沟、鸿沟、江南运河和灵渠对后世影响较大。
由于此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区域,黄淮地区由于临近黄河流域得以较早开发,长江及以南流域还未得到开发,所开凿的人工运河多为满足区域性经济需求,如鸿沟、江南运河等,或者满足军事需求,如邗沟、灵渠等,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和系统性的管理与维护,然而已呈星星之火之势,为全国性的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1邗沟
邗沟示意图
邗沟,又称为淮杨运河,南起长江北岸扬州,北至淮河南岸淮安,连通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总长约公里。
公元前年,即春秋时期,地处东南的吴国强势崛起,吴王夫差雄心勃勃,欲北上伐齐,为解决军队和粮草的运输问题,下令开凿运河,南起邗城,北至末口,连通江淮,史称邗沟,这是历史上首次将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联系在一起。
开凿邗沟是为满足军事运输需求,工程时间较短,为降低施工量,最大化地利用江淮之间的自然湖泊河流,具体路线是:从长江北岸的扬州向北,通过高邮湖后,沿东北方向进入射阳湖,出射阳湖后再改道西北方向,经淮安汇入淮河。邗沟水道所利用的天然湖泊,湖面开阔,风紧浪骇,舟船极易倾覆;同时水道曲折漫长,水深较浅,通航不便。
公元年,即东汉建安二年,广陵太守陈登重修邗沟,裁曲取直,由樊梁湖直上津湖,再由津湖北通白马湖。此后,船只便可从广陵直达末口入淮,缩短了航程,便利了航运,奠定了邗沟的基本格局。
2菏水
菏水示意图
菏水,又名深沟,东起泗水河畔的济宁市,西至古济水河畔的菏泽市,将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连为一体。
公元前年,吴国大败齐国后,吴王夫差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欲与晋国争霸于中原,为与晋国国君会盟于黄池,下令在山东西部开凿运河,打通了济水和泗水,因其水源来自菏泽附近的古济水,故取名为菏水。
菏水运河的开通,是历史上首次将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通过水路联系起来,通过与邗沟运河的协同,使得船只从长江起航,经邗沟入淮河,溯泗水而上,经菏水入济水,最终驶入黄河,将黄河、济水、泗水、淮河、长江联系在一起,横跨黄河流域、济水流域、泗水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条南北水运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菏水运河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快成为商业贸易要道,使得位于菏水与济水交汇处的定陶,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经济大都会、军事要地和水运交通枢纽。
3鸿沟
鸿沟示意图
鸿沟,又称为蒗荡渠、蔡水,北起开封,南至寿县,与颍水、汴水、濉水、涡水等淮河支流相汇,是继菏水之后,第二条将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联系在一起的人工运河。
公元前年,即战国时期,魏惠王将首府自安邑迁至大梁,开始兴建以大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次年便下令开凿运河:从荥阳附近敖山开挖,以黄河水为水源,经荥泽、圃田泽等自然湖泊,引水至大梁,折向东南延伸,与汴水、濉水、涡水等淮河支流上游相通,最终经颍水汇入淮河。自大梁至颍水之间的运河段,取名为鸿沟。
鸿沟连通了多条水系,“以通宋、郑、陈、蔡、曹、卫”等诸侯国,成为黄淮之间的水运交通干道,不仅可以通航,促进商业贸易往来,还可灌溉沿岸的农田,极大地增强了魏国经济,同时促进了沿河城市的兴起与繁荣,例如沙水与鸿沟交汇处的陈、西淝水与颍水交汇处的寿春、濉水岸边的睢阳、丹水与泗水交汇处的彭城等。
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军围攻魏国首府大梁,通过鸿沟引黄河水,水淹大梁城,迫使魏国投降。
秦国一统天下后,定都咸阳,在鸿沟与黄河交汇处建造广武城及全国最大的粮仓敖仓,用于存储和中转来自江淮地区的粮食,随后经由黄河、渭河漕运至关中的首府咸阳。
公元前年,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荥阳及广武附近厮杀多年,未分胜负,双方便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也因此典故而成名,被应用在中国象棋棋盘上,成为“楚河汉界”的代表。
鸿沟的演变
西汉时期,鸿沟被称为蒗荡渠,直到西汉末年,黄河决口,济水流域被湮没,鸿沟也受到极大的破坏,由于战乱不断,政府无暇顾及,导致泛滥长达六十年之久。
东汉时期,即公元69年,著名水利专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梳理河道,十分成功,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患”之称赞,同时将济水水道恢复如初,并对鸿沟水系进行了治理。此后,之前黄淮之间南北水运的主要通道鸿沟,被自开封至徐州入泗水的汴水水道所替代。鸿沟也改名为蔡水,重要性逐渐降低。
4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示意图
江南运河,又称江南河、浙西运河,北自镇江,绕行太湖东岸,经苏州,南至杭州,将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连通,是水运最为繁忙的航道。
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太湖地区的吴国强势崛起,陆续开凿了多条人工运河:
古江南运河
南起吴都北门,西北向上,经镇江,过长江,达到广陵。
百尺渎
自吴都向南,与钱塘江交汇。
胥溪
公元前年,由伍子胥主持开凿,东自太湖湖畔的荆溪,西接长江,从长江北岸濡须口出,经巢湖,进入淮河。
其中古江南运河、百尺渎组成了江南运河的前身,将钱塘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连通在一起。
5浙东运河
浙东运河示意图
浙东运河,又称“杭甬运河”,西起杭州,经绍兴,东至宁波附近的甬江入海口,是一条连通钱塘江水系与姚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全长公里。
春秋时期,越国定都在会稽山下的山阴,为方便灌溉和运输,开凿山阴故水道,西起绍兴,东至上虞。
晋朝时期,会稽郡内史贺循主持开凿西兴运河,西自钱塘江东岸的西兴,东至会稽的西兴运河,提高了灌溉效率和航运效率。
西兴运河、山阴古水道以及姚江、甬江等自然水道,成为横贯东西的浙东运河前身。
6灵渠运河
灵渠示意图
灵渠,古称秦凿渠、湘桂运河,位于桂林市兴安县,东自湘江源头海洋河,西至漓江支流始安江,全长约37公里,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通,成为古代中国中原通往岭南的水路交通干道,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公元前年,秦始皇下令进军岭南,兵分五路,翻越五岭,为满足军队的后勤军需物资运输需求,负责粮草监察、督办的史禄便开始了实地考察和方案设计。
史禄勘测后发现兴安县地处湘江和漓江分水岭,附近的海洋河自南向北汇入湘江,不远处的始安江自北向南汇入漓江,两者之间距离不远,水位落差不大,如果在此拦河筑坝,抬高水位,开凿人工河道,便可将漓江与湘江连通。
如此,运送粮食的船只便可从长江入湘江,经由海洋河和始安江,进入漓江,最终驶入珠江,一条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通道诞生了,史称“湘桂走廊”,其中连接海洋河和始安江的这一段人工河道就是灵渠。
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批准了史禄的计划,并任命他主持灵渠开凿工程,历时5年修筑完工。灵渠开通后,粮草与兵员的输送畅通无阻,秦军十分顺利地平定了岭南,将其纳入秦国的版图,新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秦帝国疆域也因此扩大了近一倍,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基本的格局。
灵渠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在一起,除了军事用途,在和平时期还是中原与岭南之间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贾云集,水运繁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因此受到了历朝历代的重视和精心维护。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所用底图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敬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