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九瓜州古渡与古邗沟

白癜风中医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1122/4522589.html

编者按:年9月份,“行走隋唐大运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动在“运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兴起。考察组以“走运河,话两岸,溯历史,展风情,看变迁”为宗旨,力求按照“世界遗产点、大地风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位一体的考察,将运河进行全方位展示。三年来,考察组一行冒严寒、战苦暑,途径5省2直辖市和30余个地县,至年10月底将通济渠、永济渠考察完成,隋唐大运河全线考察结束。为展现隋唐运河考察的整体面貌,反映考察途中的人文历史情怀,本网特录系列纪实报道于此,以飨读者。

千百年来,大运河一路播洒文明的种子,流经之处造就了无数的码头、集镇和商埠的繁荣,使运河成为一条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运河哺育了扬州,滋润了扬州,也发展了扬州,可以说是扬州的“根”。

从商家云集到鉴真东渡,从康乾六下江南到战争烟火,从历史的角度说,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古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扬州古城的兴衰史。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贯通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奠基了扬州文化。运河已经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无运河,不扬州”。

年6月5日,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成员在领队张秉政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江苏扬州,他们将用几天的时间,对扬州段运河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第一站,考察组就来到了瓜州古渡与古邗沟故道,对两个历史悠久的大运河遗产点进行了细致考察。

如今瓜州古渡荒败的景象。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李华锡摄

瓜州古渡:昔日繁华处如今荒败处地

瓜州古渡位于瓜洲在古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处于扬州西南,与镇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就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笔下。

考察组了解到,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环水,后泥沙淤积,与陆地相连,因形如瓜,故名瓜州。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

据史料记载,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明代瓜洲城周长一千五百四十三丈九尺,高二丈一尺。在瓜洲城东门外另筑有“鬼柳城”。元代设置行省于此,明代设同知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

瓜洲从唐代直到现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陆游,明代的郑成功,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曾在瓜洲留下了大量的诗篇。

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其造船、买船、登船以及储藏粮食都在这个地方。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游览过瓜洲,并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第一章节题为《瓜洲市》,并对瓜洲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作用作了详细描述。

古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人流、物流旺盛,地方富庶,城内大型建筑、私宅花园、庵庙、楼、亭、厅、堂等多达数十处。此外,古代瓜洲还有著名的十景。

年4月,人民解放大军从这里挥师向江南跃进;建设中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桥头堡就落脚于瓜洲。

为了探究瓜州古渡的样貌,考察组驱车前往当地考察,《扬州日报》的记者张玉鹏陪同前往考察。在没有任何详细地址的瓜州镇,考察组一路打听,到达瓜州运河的码头时,这里停靠着大大小小数十艘船只,当地人解释道,这是伊娄运河中的瓜州运河古渡口。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考察组来到了运河旁的一个古渡公园,进入园内竖立在门旁两块石碑,一块是国务院颁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块是世界遗产瓜州运河的遗产标志,当地还在这里建立的瓜州水利枢纽工程。

在一块石碑上,考察组成员看到了瓜州运河的介绍。原来,瓜州运河北起高旻寺,南至瓜洲长江口,长约12千米。它始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年)开凿的伊娄河,处于淮扬运河扬州段的南段,已有多年的历史。瓜州运河的开凿,缩短了漕船的线路,是大运河南下入江的要冲。

顺着主干道往里走,左手边的墙壁上镶嵌着数百块石碑,由扬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千年咏扬州诗墙”便在这里,全国知名的书法家和文化学者都在此吟诗作对,自作自题,将题写的诗词刻在碑墙上,蔚为壮观。

在院子内有不少的建筑,破废的汽车,倒闭的工厂和饭店,还有休闲场所及酒店庭院,这里杂草丛生,蚊蝇肆虐,池塘的水已经发出了淡淡的臭味。沿着修葺的小路,穿过杂草丛生的院落,考察组找到了隐藏在树木中的瓜州古渡遗址。

面对着瓜州运河的一座牌坊背面写着含江口,正面则是一副对联和江天圣境的字样,往前走不到5米的距离就是瓜州古渡口,石阶上垃圾遍地,石砖和石板早已经破烂不堪,面对着瓜州运河放眼望去,宽阔的河面与船只交相辉映,仿佛古时候繁忙的渡口的镜像依然可见。

从石牌坊向里走去,一层台阶上立了一块石碑,上书“瓜州古渡“,笔法圆润,大气混成,犹如一位老人,屹立在这里遥看着瓜州古渡口的圣境和繁忙的景象。

再往上走一层台阶上就是一个圆形的亭子,有上下两层,旁边繁密的树木和杂草已经将他的半个身子淹没了,站在亭子上方可以看到渡口千百米的景物。

“想不到曾经繁忙的渡口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真的是太遗憾了,如果这个地方转换成风景区或者是公园,肯定是街边居民夏日乘凉的好地方,也是对于古老渡口最好的归宿了。”看着古渡口破败的景象,张秉政教授不无感慨。

在院子里,考察组见到了院子的管理员吴师傅,他向记者讲述了这里的情况,原来,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为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建的“沉箱亭”,静静立于古渡景区的江边。

八根廊柱撑起八角形的飞檐穹顶,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沉箱亭”几字,石碑的背面记述着杜十娘投江的故事概况。精致优雅中透露着清凄。亭边岸畔垂柳成行,柳丝依依随风摇曳,晃动人的思绪,勾起那段凄婉往事。

“起初这里有饭店,有宾馆,每天人来人往,热闹得很,现在落得这般萧条的景象真是挺遗憾的。”今年已经68岁的吴师傅在这里当管理员已经20多年了,想起之前繁华的景象,老人连声赞叹。

90年代后,由于市场经济开放,很多宾馆和商店浴池开始兴起,园子外也有很多的商家。由于园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慢慢的,商家开始破产关门,搬出了园子里,慢慢的园子也就没落了,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老人还告诉说,在这附近的市民都是靠打渔为生,而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都去外地打工,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一般老人居多。

“没想到如今的园子和古渡一起兴衰,共存亡,现在的它像是一个沧桑的老人,更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呵护和关心。”张秉政教授在运河与长江的汇合处,扶着古碑,眺望滚滚江水,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古渡的魅力,无不令人寻踪,凭吊,缅怀之。这也是这个团队行走大运河来到的一个重要的接点,有如释重负之感。

贴有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的古邗沟故道纪念石。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李华锡摄

古邗沟故道:扬州发繁荣的古老见证

离开了瓜州古渡,车子继续行驶在行走运河的路上,根据领队张秉政教授的安排,记者跟随考察组来到了大运河的遗产点,古邗沟故道。

根据资料记载,古邗沟故道起于螺蛳湾桥,向东直达黄金坝,长千米,时间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年),是扬州地区最早建成的人工水道之一。从汉代至唐代这段河道都是大运河的主航道,目前作为景观河道使用。

驱车经过吴王夫差纪念广场,在路人的指引下,考察组在一路在树林中穿梭,在故道旁的亭子前,记者看到了地方政府立下的石碑,上书“古邗沟故道”,邗沟故道横穿马路,在河道两边还有老人在休息纳凉,还有老人在钓鱼,为整个河道增添了人文气息。

说起来邗沟的历史,清《宝应图经》一书详细地记录了历史上邗沟在宝应段的十三次变迁,其中《历代县境图》有一幅名为“邗沟全图”。图上清晰地标明了当年邗沟流经的线路:从长江边广陵之邗口向北,经高邮市境的陆阳湖与武广湖之间,再向北穿越樊梁湖、博支湖、射阳湖、白马湖,经末口入淮河。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古代邗沟的景象在北宋诗人秦少游的《邗沟》诗中有生动的描述。

如今时过境迁,瓜州古渡与邗沟故道繁荣景象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们留给古人的繁荣和便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运河不扬州,运河已经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了,不仅是往日的辉煌,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开发与保护,则更是千百年来报答它为我们提供便利的方式之一了。(实习记者李华锡)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一:探寻古韵悠扬的运河名城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二:揭开柳孜运河遗址的神秘面纱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三:找寻古色古香的临涣城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四:走进“卞水咽喉”宿州城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五:闵子祠中话“忠孝”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六:探秘泗县地面的“活运河”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七:探寻泗县霸王城与释迦寺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八:钟馗、虞姬与灵璧文化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九:名扬天下的“灵璧奇石”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探源灵璧花石纲与垓下遗址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一:探寻萧县运河遗址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二:宿迁的运河民俗文化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三:探源商丘运河遗址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四:找寻商丘运河人文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五:拜谒阏伯庙与木兰祠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六:走进中原康百万庄园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七:探源河洛交汇的运河文化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八:探源“中原庙会文化”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九:走进新郑“祭祖大典”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二十:淮河流域的“庙会文化”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一:东方芭蕾“花鼓灯”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二:新郑博物馆与嵩阳书院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三:山陕甘会馆与延庆观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四:说不尽的黑脸包公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五:镇河铁犀与州桥遗址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六:清明上河园与运河博物馆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七:探寻回洛仓与含嘉仓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八:走进豫菜聚焦洛阳水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