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域边界线为何如此曲折其中大有说

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一点,要算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制度构建了。其中,更为主要的部分便是政治制度,这几乎是国家出现并得以推动整体文明进步的一大动力和基础。就中国而言,对于现今留有最大影响的,相比就要算是行政区域的分划了吧。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域地图(暂不提未有过系统政区划分的海疆),会发现中国的省制行政区划是如此奇特:或犬牙差互,或前推后进,或凹凸不平……那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又有着怎样的变迁呢?

与其他文明国家相似,传统中国的行政区划自先秦的九州传说以来,大部分也是按照山河湖泽的自然走向来确定的。当然,首先要说明,后世施行的行省制度是自蒙元时代才开始延续并扩大隋唐、辽金旧制的结果,此前并无作为地方行政实体制度的行省存在。

而最为显著的行政区划要说到唐朝。唐贞观元年(公元年),唐廷按照自然山川形势分全国为10个自然区域,即贞观十道。其中,各道之间一般是以诸如黄河、淮河、太行山、五岭、秦岭等自然山川为界。以上是略举一例,但要具体说明,则古都西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所在的关中,尤其是隋唐大帝国的都城(虽然曾多次被洛阳挤占都城资格)所在的关陇地区,向来是中原王朝巩固西北统治的关键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相关行政区划变革也最具有代表性。今天的陕西大致可分为陕北、关中、汉中三地。关中地区素称四赛之地,武关和函谷关等关隘便是这八百里秦川的绝佳守卫。作为绝佳的产粮地,关中就必然被中央划入。而在两宋之前,中原王朝的劲敌一般都来自西北。为了应对西北的潜在威胁,陕北也被划入。接下来,最棘手的便是秦岭南北的协调问题了。

由于秦岭以南的巴蜀地区向来封闭,又有着绝佳的自我补给能力,很容易落入军阀割据的陷阱。为了避免巴蜀地区的过于庞大和不易把控,秦岭以南、巴蜀以北的汉中也相应地被划分划入京畿重镇。而为了安置内迁的少数民族,同时也设置了不少羁縻地区。如此,才有了今天陕西的行政区划格局。

当然,以上就是封建王朝为制衡地方力量而采取的手段。尤其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前后,更是行政区划被大肆改变的时候。蒙元进占中原后,便以粗糙的划分讲各大区域强行划入同一行省,而其内部却有诸如长江与黄河的隔断,使得地方无力积聚力量造反。就连之后的明朝,四川也有向西南方向的一个三角式突出,犹如利刃直入贵州内部。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把控西南土司力量,但却违背了依照自然山川划分的传统……

除却以上各例,经济也是行政划分的重要参考。比如自隋唐开始,关中的粮食产出已经无法满足常驻的百万官僚和百姓,皇帝居然有率领百官前往洛阳避难,史称“就食洛阳”!这样,此后历朝历代也就无法再剥出汉中。

当然,中国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历程相当复杂,各位如有兴趣,可深入探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