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大秦岭在太白山聆听人文与自然的体验对
人文与自然的体验对话在太白山举办
“丈量大秦岭”系列报道之十四
10月4日晚,“丈量大秦岭”专家学者和作家团抵达陕西秦岭主峰太白山旅游区,参加了在当地特别举行的欢迎仪式后,开启了“丈量大秦岭”最后一站的采风活动,并举办了“人文与自然的体验对话”。
秦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被称为“国家中央公园”“中国南北分界线”“中国生物基因库”“中央水塔”等。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2米,是我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景色奇丽,蔚为壮观,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瞬息万变的气候特点,形成了“冬夏积雪,望之皓然”、“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景观。
太白山摄影|陈宏伟
以“让世界认识中国秦岭”为主题的“丈量大秦岭”主题文化传播行动,自9月26日在甘肃天水启动,至10月5日抵达秦岭主峰太白山,为期10天时间。参加“丈量大秦岭”活动的作家、学者、专家和随团媒体自驾穿越了秦岭关联的陕西、甘肃、四川、湖北和河南5省20城市,总行程余公里。沿途中,大家通过探访秦岭人文地理,解读秦岭文化、科普秦岭知识、采集秦岭之水等,首次向世人展现出文化厚重、生态优美、风景如画的大秦岭文化宝库和美丽旅游画卷。
为丈量大秦岭团员特制护照和行动大团扇盖章
经过向“丈量团”交接汤峪河水样,为团员特制护照和行动大团扇盖章,10月5日上午,“丈量大秦岭”主题文化传播行动最后一站主题活动“人文与自然的体验对话”在秦岭主峰太白山下举办,专家学者和作家团全体成员、本次活动起点麦积山所在地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宗林、终点太白山所在地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付惊涛、太白山旅游区纪委书记汪午强、眉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飞、太白山品牌宣传办主任蔡宝岐等参加对话。围绕秦岭对中国大陆自然地理的影响、中华祖脉、秦岭中央水塔、秦岭与文学、秦岭生物基因库的科普表达等话题,与会专家学者畅谈建言,他们共同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号召更多的人关心大秦岭,关爱大秦岭,保护大秦岭。
专家学者和作家发言
对话中,秦岭文化学者、作家、央视《大秦岭》系列电视纪录片主撰稿王若冰通过此次“丈量大秦岭”行动,提出对秦岭的三个全新认识:秦岭是人类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生形成发展地;首席地质专家、陕西地矿集团总工程师王根宝表示,秦岭地质组成非常复杂,可探讨的话题和内容非常广泛,他希望运用自身专业和大家一起讲好秦岭的故事,讲好自然科学的故事,说清秦岭的过去,弄明白秦岭现状,共同探讨研究秦岭的未来;地理专家、西安地图出版社社长毛腊梅指出,科学认识秦岭,地图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本次“丈量大秦岭”团队践行张骞精神,为秦岭发声,完成了首次丈量行动,下一步地图出版社将为传承秦岭文化、保护秦岭生态贡献地图的力量;著名散文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社编审杨海蒂激动地说,秦岭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她希望通过这次丈量行动,今后能写出配得上雄伟秦岭的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华提出,秦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结合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水文专家董天印从秦岭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角度,提出保护好秦岭生态,保护中央水塔,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丈量行动总策划、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长王晓民从活动策划初衷、丈量目的,沿途感悟和下步设想等方面做了分享,他讲到,“丈量大秦岭”主题文化传播行动不仅是一次用脚步丈量秦岭的行动,更是用心去丈量,带着社会学、自然科学,以文化的视角、学术的视角,通过专家文库、媒体联动等方式向社会科普秦岭知识,讲述秦岭故事,推广秦岭之美;地质专家李方舟,秦岭文化学者、《秦岭印象》主编周吉灵等专家参与了对话活动。
“丈量大秦岭”团向宝鸡、天水文旅局和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赠送纪念团扇
在本次“丈量大秦岭”主题文化传播行动即将圆满结束之际,全体成员形成了《丈量大秦岭公益传播行动共同宣言》,希望通过这一行动,团结社会各界为推广秦岭努力奋进。
当天的对话活动现场,还进行了秦岭江河水样展示,“丈量大秦岭”团队将沿途采集的渭河源头水、汉江源头水、淮河源头水、洮河水、白龙江水、嘉陵江水、丹江口水、南洛河水、黄河水、汤峪河水水样在现场进行了展出,与会人员纷纷与“秦岭之水”合影留念,并发出了对保护大秦岭“中央水塔”的感悟和思考。
国庆节假期的太白山
太白山云海
索道上看风景
-End-
文章来源:西北旅游
编辑:火山shiner审核:刘阳
转载需告知并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如有侵权或转载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