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畔弥漫的民间艺术百度百科
淮畔弥漫的民间艺术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花鼓灯、泗州戏、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蚌埠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让这座“美丽珠城”充满着艺术气息。
端公腔一种酬神赛会的表现形式端公腔是以说唱为主要构成部分的汉族曲艺艺术形式,其中又夹杂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剪纸、杂技、武术等表现形式。端公腔源于道教,由悼念亡魂、驱鬼避邪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成。
钱杆舞汉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钱杆舞是一种汉族民俗舞蹈。钱杆舞的主要表现方法为手握钱杆子中段,绕体打击身体的肩、臂、手、腰、腿和脚等部位。其中有单打、双打、对打和不同的队形变化,边打边唱。整个场面欢快、流畅,给人们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五河民歌淮河流域传统民间音乐代表之一五河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五河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和小调三大类,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最多,也最具有特色。五河民歌的表现以演唱和白口为主,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表演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花鼓灯有“淮畔幽兰”的美誉花鼓灯是传播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泗州戏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泗州戏,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凤阳花鼓戏“以唱为玩”的特色凤阳花鼓戏是一种安徽省的传统戏曲剧种。被誉为凤阳三花之一,因起源于凤阳县长淮卫镇(今属蚌埠市区),故又称卫调花鼓戏、卫调花鼓。凤阳花鼓戏源自于花鼓灯,起初是花鼓灯的后场小戏,在清代中期逐渐成熟为独立剧种。作者:少年在夏天时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