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城北有泗河,孔子时代波涛汹涌直流入海
在曲阜明故城以北,有一条由东向西的河流,名为泗河。现在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只有夏季才有水,冬季水很少。泗河水向西到兖州后转南流,流入微山湖。
两千年前的孔子时代,可不是这样,那时的泗河,是条名符其实的大河,波涛汹涌,由泗水流经曲阜到兖州滋阳山以北而向东南流,经邹城平阳西、微山两城西、微山程子庙南、微山湖、向东南经徐州、下邳、涟水,一直流入东海。我们可以想像,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每次回曲阜,都要坐好长时间的船才能横渡泗河。
泗河古称泗水,据记载,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皋陶、大禹等出生或活动的地点,大都在曲阜及其以东泗河上游一带。《史记》上记载,泗水源在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道(泉),因以为名。这四道泉是泉林泉群中的主要名泉,即响水泉、趵突泉、洗钵泉、红石泉,至今喷涌不息。
年前,《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专程到曲阜考察泗水,并对曲阜的古泗水和古洙水进行了记述,古洙水已经在曲阜找不到相关痕迹了,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水经注》记载,洙水和泗水在鲁城东北十七里处相汇,阙里背靠洙水面临泗水,四面城门都有石门槛,北门离洙水一百多步。泗水在鲁城北,泗水南有孔子墓。孔子的墓方圆一里,在鲁城北面六里的泗水畔,孔氏宗族的坟墓共五十多座,人名辈分已辨别不清,墓铭碑有三所,各种石兽石碑还在。孔子的弟子们从各地带来珍奇的树苗,种在墓地上,因而墓地上有许多异树,不生荆棘和刺草。这也是最早对曲阜的文字描述之一。
那泗河是怎么从一条重要的河流变成现在的无足轻重的小河呢?问题出在黄河身上,黄河几次大的改道,都对泗河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黄河侵泗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从汉文帝十二年(前年),一直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黄河注泗河入淮河长达23年之久。从此泗河、淮河受黄河作用的淤塞时时发生。到了南宋,黄河更是一次次通过泗河南泛入海。明朝时,黄河决口更加泛滥频繁,仅史书记载大的决口就达20多次,黄河长期夺泗河淮河入海,淤垫抬高了徐州以下泗河河床,致使泗河水失去出路,逐渐囤积在一片湖盆洼地里,形成了现在的微山湖。
从明末到现在多年来,曾经独流入海的古泗河,由于下游被黄河所夺,中游被黄河所逼,加上京杭运河、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古泗河只剩下前半截的河源(泉林)到曲阜、兖州、济宁鲁桥入湖的一段河道,最终成为今天微山湖的一条支流。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泗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