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南山里的古寨
本文转自:商洛新闻网
商州位于秦岭南麓,东接中原,南通巴楚,西北方是关中平原,自古以来一直是连接关中与东南的咽喉要地。在商州的南山里,有很多荒废的古寨,分布在东起夜村、西至杨斜、南达闫村七里峡、北至金陵川与杨斜川分水岭之间的广阔区域内。有的古寨至今寨墙和寨门乱犹存,有的则只剩下了一些残破的石片。这些古寨建于何年?当初修建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一、商州南山古寨的分布情况
商州南山古寨的分布,呈“两横一纵”的状态。“两横”中,一横是沿杨斜川与金陵川(古称上秦川)之间的山脊分布,起于杨斜镇的寨子,止于杨峪河镇垭口村以南的山脊,目前只有寨子一处可以直接看到,其他地方基本都已损毁,但沿着山脊走,如果你细心,仍然可以看到部分城墙根基的存在。另一横非常长,沿流岭山脉一直向东,目前我已找到的遗迹分别有杨峪河镇金鸡村的木瓜寨、天宝寨,刘湾街道办事处三十里铺村的天宝寨,夜村镇张碾子村的马蹄窝。这些寨子虽然已经基本损毁,但寨墙的根基仍在,特别是夜村镇张碾子村的马蹄窝,至今仍能看到当年插军旗的石洞。沿着流岭山脊走,随时可以看到人工打制的石片,当年沿着流岭山脉应该有一条城墙存在。“一纵”起于杨峪河镇杨峪村,止于闫村镇安武村,全部呈点状分布,目前能看到遗迹的有杨峪河镇杨峪村的碉南寨,闫村镇安武村的凤凰寨(分两处分布)、黄花寨、将军寨。其中碉南寨只剩下了寨墙根基,黄花寨、将军寨寨墙仍在,而凤凰寨寨门仍然高高耸立。
二、商州南山古寨功能分析
关于这些古寨的作用,在走访当地群众过程中,我得到的答案有两个。一种说法是旧社会老百姓躲土匪用的,另一个说法是这些山寨是土匪的巢穴。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古寨群,真如当地群众所说,只不过是土匪的巢穴或者是群众为了躲避土匪修建的吗?
商州地处深山,当年地广人稀,虽然在旧时有土匪存在,但除了民国时期的周寿娃、古世珍、罗靖华之流,其他历史时期,并无大规模匪患存在。特别是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很多人从南方逃难进入商州,就是为了躲避战乱,图的就是商洛山里的安全。而周寿娃的地盘在大荆腰市一带,古世珍的地盘则在金陵寺,只有罗靖华的势力存在于南山之中,但罗靖华的势力还不足以修建如此规模的军事工程。作为群众,为了躲避土匪修山寨确实能说得通,但在荒山中修建城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看来,无论是“土匪巢穴说”还是“老百姓躲土匪说”,都不是让人能完全信服的答案。
我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走遍这些古寨之后的某一天,我登上了磨沟岭。那天天气晴朗,站在磨沟岭最高点,前文中提及的古寨大多都能用肉眼看到。当我一处一处地点数着这些古寨时,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古寨竟然具有军事功能。回家后再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些古寨以流岭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防御体系,而且两个防御体系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南部以流岭的木瓜寨、金鸡村天宝寨、三十里铺村天宝寨、马蹄窝为前沿,以将军寨、黄花寨、凤凰寨等古寨为纵深。这些山寨都位于陡峭的高山之上,俯瞰着各条交通要道,易守难攻。
南部古寨群的主要作用是:当有军队从商州城区进攻今天的山阳县城时,防守的一方可以利用流岭上的一系列山寨进行防御。如果进攻方突破了流岭防线,那么防守方还可以继续利用纵深的山寨对进攻方进行阻击;如果进攻方抛开纵深的这些山寨只管向前,那么这一系列山寨的守军则可以随时切断对方的退路,因此纵深的系列山寨成为进攻方绝对绕不开的险关。如果进攻方突破木瓜寨和金鸡村天宝寨后沿现在的黑峒路向山阳县色河镇方向攻击,那么将军寨会横亘在前;如果沿国道向山阳县城攻击,防守一方则可以利用凤凰寨对敌进行阻击;如果进攻方从沙河子镇石窑子村、闫村镇上官坊村,或者沿刘湾街道办事处的三十里铺村、闫村镇上官坊村向山阳方向进攻,则防守方可以利用黄花寨对敌进行阻击。在仔细分析了商州南山的古寨布局之后,我不由得对古人的军事智慧发出赞叹。
相比于南部,北部古寨群规模则要相对小得多。其以碉南寨为前哨,以杨斜寨子至杨峪河垭口之间山脊上的城寨为后方,几乎没有什么纵深。
北部古寨群的主要作用是:碉南寨作为前哨,当进攻一方从流岭向商州城发起进攻时,碉南寨守军在发起阻击战的同时,将及时向后方发出预警。而杨斜寨子至杨峪河垭口一线山脊上的山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南方的军队翻山至金陵寺川后再翻山至麻街设防,或者直接从杨斜翻山至牧护关,这样不但切断了商州守军的退路,而且还能阻击从关中来的援军。如果这里不设防,那么南方军队按照我的思路作战,商州城中的守军将成为瓮中之鳖。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提问:为什么要将这些山寨区分成两个防御体系?它们有没有可能本就是一个防御体系?我之所以区分为两个防御体系,主要原因是:第一:如果是一个防御体系,那么进攻一方从商州方向发起攻击,可以直接从杨斜川切断北部山寨中所有守军的退路,杨斜寨子至杨峪河垭口之间山上的守军就成了孤军。这是兵家大忌,便凡是有一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去干。第二,如果是北方政权为了防御南方政权的侵略,这些古寨是一个防御体系确实说得过去,但能修建如此大规模的防御工事抵御南来之敌,说明当年这里曾经长时间发生军事对峙,但所有史志上并没有将商州全境作为要地、专门防御南方政权的记载。
三、对商州南山古寨修建时间的推断
如果这些古寨真的如我的判断,确实是出于军事目的而修建的,那么在史料中肯定会有记载。然而,我翻遍了《商州志》和《商洛军事志》,竟然没有找到关于这些古寨的任何信息。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古寨群,也不可能不会在历史资料中留下任何痕迹。无意中的一次机缘,我还真找到了关于这些古寨的相关信息。我在商州区民政局工作时,一次去民政股咨询政策,看到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其中有一本年由商州市人民政府编纂的《商州地名志》吸引了我,随手一翻,其中一段话一下子解开了这些古寨对我多年的困扰。
《商州地名志》中对流岭的注解:“流岭,亦名刘岭,在城南50里,其势危峻,有万木森罗其上,宋高宗割商州之半畀金人,以刘岭为界即此。”特此说明:《商州地名志》中说的流岭,指的是流岭主峰,位于刘湾街道办事处三十里铺村天宝寨自然村。据当地老年人说,在新中国成立前,山寨的寨门依然存在。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但把我关于南山古寨的困惑却全部解开了。我个人的观点是:商州南山里的古寨,全部修建于宋金时期。
流岭为秦岭支脉,起于秦岭,沿商州的东大顶、鸡冠岭、秦王山、殿岭、磨沟岭、流岭、牛矽山等大山一直向东,至丹凤县竹林关镇后,被丹江切断,为商州南部主要山系。商州区的乳河、南秦河以南,以及丹江河刘湾村以东所有的河南山区,都属于流岭山区。
在丹凤县的棣花古镇,有一条宋金街。公元年,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3名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公元年)双方达成和约: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绍兴议和之后,南宋割让秦州、商州各一半给金国。商州南边以流岭为界,东部以今天的棣花镇为界。
绍兴议和之后,虽然和约签了,但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和平,金国依然对南宋虎视眈眈。如果南宋不沿流岭设防,那么今天的山阳县城在当年就无险可守。没有流岭防线,金军要占领山阳县城将如探囊取物。在占领山阳县城之后,今天的山阳中村、银花和丹凤的竹林关以及商南县城中间,就只剩下了一个不是很高的鹃岭(位于山阳县)。如果金军攻克鹃岭,那么他们会沿着银花河直下竹林关,并从竹林关走丹江水路顺流而下,直取江汉平原。因此,流岭在当年成了南宋政权的一个战略要地,南宋政权必须在这里修建大规模的军事设施,而这些大规模的军事设施遗留至今也是必然。商州南山的古寨修建于宋金时期,从理论上是完全可以讲得通的。由此可见,宋高宗也不完全是昏聩无能的。如果将商州全境都割让给金国,那么今天的山阳县城将无险可守,因此在绍兴议和谈判期间,即使商州这样的小地方南宋使臣照样精心谋划,最后将两国分界线定在了流岭之上,并在随后沿流岭修建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从此,流岭成为阻止金国从商洛向南发展的铁壁铜墙。金国虽然占领了商州,但因为流岭防御工事的存在,他们想沿着商洛向南进攻将非常困难。如果发起军事行动,相比于从中原直接南下,从商洛南下代价确实要大很多。
金国当年之所以能占领大半个中国,他们的将领军事素养也必然非同一般,为了防止南宋军队切断商州守军的退路和增援,因此他们也沿着杨斜川与金陵川之间的山脊修建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同时还修建了碉南寨作为防御南宋的前哨阵地。金国虽然占据了商州,但商州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在流岭防线建立后,从战略上讲,金国并没有取得多大优势,而南宋却因为流岭防线的存在,在商州地区依然保持着战略上的主动。因此,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话来说,金国占领商州城算是“占领了个寂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年宋金两国虽然在商州鏖战多年,但随着岁月长河的流逝,无论是汉族人还是女真人,今天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留在商洛山里荒草中的一座座残破古寨,似乎在告诉后人不要忘了那段同室操戈的荒唐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