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孙权认为得寿春可得中原地图帝

白癜风克星 http://m.39.net/news/a_5530804.html

寿春在哪儿呢就是安徽省中部准南市的寿县,不但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历代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在我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影响全国局势的一线军事重镇有很多,江苏徐州、湖北襄阳、安徽寿阳应该包括在内。

襄阳在三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襄阳界于魏都洛阳与作为吴都之一的武昌(湖北鄂州)之间,又兼有汉水之利。寿春其实也是如此,因为寿春界于魏都洛阳与吴都建业(江苏南京)之间,同样兼有淮河之利。东吴虽有两个国都,但建业一般认为是吴国的主要国都,武昌更像是副都,东吴的本部其实是建业所在的江东地区。这么一来,界于魏吴两都之间的寿春就成了双方争夺的战略焦点。让孙权郁闷的是,不要说寿春根本不在他手上,就是寿春以南、长江以北的合肥也被曹魏控制。

合肥正好卡在建业江北岸的“头部”,对建业的威胁可以用“极大”来形容。所以东吴经常是不惜代价的进攻合肥,就想拔掉这根刺。至于合肥更北边的寿春,孙权暂时够不到。

不过只要孙权拿下合肥,下一个进攻的目的肯定是寿春。东吴大臣朱桓曾经告诉孙权,“先取寿春,占有淮南,然后北上进攻洛阳,中原可定。”孙权也动了心,因为荆州牧陆逊反对而作罢。这是东吴从攻的角度看寿春,从守的角度看,寿春同样重要。对于任何一个江南王朝来说,在地理上与北方王朝相比是处在劣势的,而要守住江南半壁,一般都要“守江必先守淮”。

南方大型王朝中,东晋、宋、齐、梁(前期丢掉,后期收复)、南唐、南宋都控制住淮河防线,这样就能有效减轻北面的压力。而三国东吴和南北朝的陈朝没有控制淮河防线,导致在与北方王朝的竞争中处在劣势,陈宣帝太建北伐曾短暂收复寿春,旋即失去。

图-俯瞰寿县古城

我们以寿春为中心划一个圆圈,会发现这个圆圈里多是肥沃的平原,河流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农业高产区,现在安徽省也是有名的农业大省。早在东汉后期,整个省级扬州的治所就放在了寿春,可以从国都洛阳就近控制富甲一方的扬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袁术就盘踞在寿春,甚至就在寿春称帝。三国鼎立后,曹魏依然将扬州治所放在了寿春,很明显,曹魏这么做就是冲着压制东吴去的。

图-寿县古城

在三国时期,就城市发展来说,寿春的地位要高于当时的合肥。如果曹魏把扬州治所放在合肥,会有很多不便之处。合肥毕竟不临江,而寿春则在淮河中段,与魏国洛阳的联系相对方便。

州治放在合肥,东吴重兵来攻的话,曹魏去救合肥还需要渡过淮河,非常麻烦。州治放在寿春,就可以屯集重兵,将寿春打造成防守国都洛阳的门户。至于攻吴,扬州则可以成为中原魏兵东下的中转站,由寿春再至合肥,再沿江攻吴,都是比较方便的。

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年),曹操东征孙权,就是经寿春东下的。值得一提的,曹操手下第一谋臣荀彧因为反对曹操自称魏公,遭到曹操忌恨,荀彧就留在了寿春,服毒身亡。

魏文帝曹丕的攻吴路线则是乘船经蔡水、颍水经淮河到寿春,再从寿春顺淮河东下到了长江北岸的广陵(江苏扬州)。可以说寿春是曹魏在东线的战略大本营,南下可攻吴,北上可守洛阳,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到了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得统治权,导致发生了著名的淮南三叛。三位坐镇寿春的大员王凌、毌丘俭、诸葛诞先后反于寿春,有意思的是,三叛先后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平定。如果曹魏(实为司马氏)失去了对寿春的控制,洛阳门户洞开,千里平原之地,守无可守,则大事去矣!本文地图出自下面这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含多幅地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2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