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浦步埠地名用字看古吴楚

白癜风克星 http://m.39.net/news/a_5941653.html

原创牛汝辰

楚国是周朝时期南方民族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古楚语”是指先秦便已存在,秦以后依然存在的楚方言。楚语词汇的组成可为四个部分:独创的方言、古语词、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源词、音译词。今天认为古楚语与古越语有紧密的联系,如白耀天先生。认为“步”虽为汉字,却也是越人谓“渡口”“船舶停泊处”“竹筏”的译写字。康忠德先生认为“步”是汉语词汇的同时是古越语“虚”的音译,“埠”是有音无字的古越语词汇,由“虚(墟)”演化而来。笔者认为“浦”“步”“埠”是吴楚方言词,与古越语中表示“渡口”“竹筏”及“虚”是同源关系,非音译关系。

(一)“浦”“步”“埠”文献举例

1.“浦”

许慎《说文解字》:“浦,瀕也。从水甫聲。”《诗经·大雅》:“率彼淮浦。”“淮浦”即淮河的入海口附近。《楚辞·湘君》:“望涔阳兮极浦。”王逸注:“涔阳,江埼名,近附郢。极,远也。浦,水涯也。”《楚辞·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王逸注:“溆浦,水名。”《春秋左氏·襄公》:“战于康浦。”《玉篇》:“水源枝注江海邊曰浦。”《风土记》:“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南朝宋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逶迤傍隈隩,苕递陟陉岘。”《说文》:“隈,山曲也。”《尔雅》:“隩,隈也。”郭璞:“今江东呼为浦。”其中“江东”,顾炎武在《日知录》卷31中提到“盖大江自历阳斜北下京口,故有东西之名”。江东吴属古楚范围内。

古代汉语中的“浦”多为“水边、江河入海口”等含义,从古代文献中我们不难找到带有“浦”的地名,王欢对此作了简单的统计。先秦有极浦、醴浦、溆浦、夏浦、合浦、巴浦、丹水之浦、江浦、康浦、淮浦、浦阳江、云梦之浦等;秦汉有横浦、九江之浦、盐浦、回浦、浦水、浦西、湘浦、胥浦、营浦、南浦等;魏晋有荔浦、安浦、海浦、刑浦、章浦亭、浦里塘、查浦、湖浦、洞浦口等;南北朝有宁浦、新浦、浦阳、丹浦、板桥浦、中郎浦、沙门浦、华容之浦、汀洲浦等;隋唐五代有犀浦县、东润浦、南浦州、太湖浦、南浦溪、青泥浦、桃花浦、杏花浦、蔡浦、大荻浦、茄子浦等;宋金辽有扬浦、雁浦、石桥浦、丰浦、小官浦、杜浦、顾会浦、上海浦、右浦、独树浦等;元明清有坂浦、定浦、夏首浦、樊浦、白云浦、汉浦、南浦等。

以上统计中,极浦、醴浦、溆浦、夏浦等词均出自于《楚辞》,根据书中内容可推断其为楚地地名。如《楚辞·九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楚辞·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楚辞·哀郢》:“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此外,合浦即今广东合浦县;丹水之浦在今丹江,为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横浦”即今广东北江翁源浈水;回浦为今之浙江省临海市;荔浦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营浦,湖南省道县历史曾用县名,隶属于长沙国零陵郡。刑浦、蔡浦、丰浦、茄子浦、太湖浦、剑浦、漳浦、青浦、小官浦、夏首浦、樊浦、石桥浦等皆分布在今江浙一带。

春秋时期楚国疆域西北到武关(今陕西商县东),东南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后沿称这一地区为楚。吴地指今浙江、江苏两省。由此看来“浦”作地名,大都分布在古吴楚地域,故将“浦”视为吴楚方言。

2.“步”“埠”

《说文解字》中:“步,行也。凡步之属皆从步。”薄故切。《汉语大词典》中“步”其中一个义项解释为“同埠,停船的码头”。“埠”其语义,一是停船的码头;二是大城市。也就是说“步”“埠”二字都表示“码头、渡口”。通过文献可知,二字还存在共用的现象,而“埠”在汉语文献中出现的较晚,“埠”可能是流行于民间的俗字,直到明代才被各类字书所收纳。二字在不少文献中出现了表示与水相关的义项,并做地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9《赣水》:“赣水径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卽水渚也”“赣水北出,际西北,历度支步”。会贞按:《舆地纪胜》,度支步在郡城外,西临江,在今新建县西北五里,是晋度支校尉立府处。守敬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吴、楚间谓浦为步,盖语讹耳,今俗又讹作埠。其中赣水为赣江旧城,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

南朝梁人任昉《述异记》记载:“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闲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昉按:“吴楚间谓浦为步,语之伪耳。”文中记叙了石駞步、瓜步、鱼步、龟步、灵妃步等地名,并释“水际谓之步”,即水边。梁人任昉认为“吴楚间谓浦为步”,“步”是“浦”的语讹,说明“步”是当时的吴楚方言,并与“浦”意义相关联。

(二)“浦”“步”“埠”地名实例分布

王欢使用百度地图对全国地名中带有“浦”字的地名做了检索及分类统计,“浦”字作地名主要在浙江省、上海市、南京市、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上海市有处,如浦南村、双鹤浦、浦秀北路、浦东、黄浦区、周浦、浦西等;苏州市有处,如浦镇东街、胜浦镇、浦庄、张浦镇、兴浦路、汉浦新村等;福建市有处,如浦下新村、浦中、浦上、浦尾巷、沃浦头、浦边、金浦支路等;南京市有处,如浦园北路、浦乌路、浦口区、浦六南路、浦珠中路、浦云路等。

用百度地图搜索“步”,“步”作地名主要集中在广西、湖南、浙江、江苏和广州。其中广西贺州市有处,如步头镇、八步区、石步、平步、六步、定步、必步、利步等;湖南省有处,如步仙镇、向步、步园、步平山、潭步坑、落步塘等;浙江省有处,如百步东路、步云乡、杨步庄、前步桥、步云路、步二村、步峰路等;江苏省有处,如步月路、横步路、连步岗、环步岗村、乌步村、千步泾、广步村等;广东有处,如步羌塘、车步、龙步新村、招步新村、瓦步新村、鹿步北街、沙步等。值得注意的是“步”作地名,以广西贺州市最多。广西原是古越族人的主要居住地,后因越族没有文字,借用了汉文中的“步”作地名。如“石步”,坐落在广西桂平市,其本意为小河中供人渡涉的踏脚石,后用作地名;“步头镇”位于贺州市东南部,该镇水利资源丰富,为贺江航道埠头,俗称“步头”。

用百度地图搜索“埠”,“埠”作地名主要集中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其中,浙江省有处,如崔家埠、吴家埠村、上家埠村、周家埠、黄家埠村、顾家埠村、大青埠岭等;安徽省有处,如万年埠、埠南、埠里乡、田埠东路、横埠、探埠、瓦埠湖、杭埠路等;江西省有处,如埠上、下洋埠、乌猪埠、小涌埠、大塘埠镇、埠前村等;江苏省有处,如埠西桥、北荡埠、姚家埠、埠新东路、周家埠、朱家埠村、强埠村等;湖北省有处,如埠河、温家埠、孙家埠、窑头埠、李埠、朱家埠村、石头埠、仓子埠、大埠等。此外江汉平原方言今把用于洗菜、挑水而筑的岸边高地称为“埠头”,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近的地铁站也称之为“广埠屯”。

通过百度地图搜索的关于“浦”“步”“埠”的资料,可看出“浦”“步”“埠”地名现今主要分布的地域范围,再结合此三字在历史文献中所呈现的地域分布,皆属古楚地域范围,故“浦”“步”“埠”三字为古吴楚方言无疑。

(三)“浦”“步”“埠”为壮侗语同源词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在分布区域间各族语言互相影响,相互接触、融合,有些词语有共同发生的关系,笔者称之为“同源词”。

先秦时期,楚庄王称霸中原,统一了南方众多国家和部族,生活在洞庭湖以南的百越就是其中之一。在长期的同化过程中,楚越在文化和语言上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也是笔者寻求同源词的基础。

1.古越族主要分布在北起江苏省,南迄越南的近海地带

《吕氏春秋·贵因》:“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论衡校释》卷第二十四:“孔子占之以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北史》卷八十二:“犹恐拯溺迟于援手,救跌缓于扶足,待越人之舟楫,求鲁匠之云梯,则必悬于乔树之枝,没于深泉之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越人行用于舟的文化特征。其中“舟”是用各种竹子编排约束而成,也称“竹筏”。白耀天先生在《“步”考》一文中谈到,“竹筏”在壮语、布依语、德宏傣语谓“pe”,临高语谓“be”,西双版纳傣语谓“pe”。p、b上古都属重唇音,其原初音当是“be”。越人称竹筏为“be”,后将停靠竹筏的地方和往来的摆渡处也称之为“be”。这与汉字中表示水滨义的“步”“埠”读音相近,意义相通,所以笔者认为二者为同源词。

2.晋代沈怀远《南越志》记载:“越之野市为虚,多在村场

先期召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荆南岭表皆然。韦树关先生[19]指出:南方汉语方言中表示“集市”意义的圩(墟、虚)原本读作“*h”,借自古越语“*f4”。而古越语中的“*f4”是由“*b”演变而来,其本意为“码头”。“埠”本意为“停船的码头”,后引申为“大城市”。且“埠”与南方汉语方言中表示“集市”义的“*b”和古越方言中表“码头”义的“*h”的读音相近,意义相通,故二者也存在同源关系。

综上所述,壮侗语中表示渡口的be和表示集市的“*b”,与吴楚方言中表示水涯的“浦”“步”同源,与表示大城市的“埠”也存在着同源关系。

通过对历史文献、现代方言以及当今各地作地名的使用情况的探究分析,王欢认为“浦”“步”“埠”作为吴楚方言词一直沿用至今,且主要集中在江浙沿海地区。此外,根据三字所释之义,进一步归纳整理出其在壮侗语中的同源词“be”和“*hω”,体现了壮侗语和古楚方言有发生学的关系。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2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