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破解中华文明土生土长的本土性之谜夏

(作者:赵辉)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破解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今学术界之历史责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人类文明中唯一传承不断、保持古老文化思想的人类文明。

探寻华夏文明源头,有多种方式,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历史学研究、中国文化学研究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何种研究方法或研究途径,对同一事物的研究结论,其研究结果都应是统一的,具有结论的一致性。具体体现在中华文明探源与夏文化研究方面,各种方式方法的研究结论,都应是统一的,具有同一性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中华文明的内涵与精髓,具体是什么?虽各种说法众多,但纵观历代的研究结论与总结,其中《战国策》与《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最具代表性:“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楚之所义行也。”、“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中华文明探源,也就是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探寻华夏文化的创造者、找寻具有华夏文化精神的民族群体、寻求践行仁义思想的人群、探求推崇诗书礼乐的文化群体、探明凝聚民族精神的地望、求索中华圣贤之诞生地。只有兼具如此众多中华文明、华夏文化特征的地区与人群,才是中华文明、华夏文化的起源地,才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

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明,源远流长传承不断,是中华民族的共识。但中华文明在哪里土生土长?在哪里传承不断延续着中华文明?在哪里保持着华夏文化的文明血脉?是当前中华文明探源与夏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与主要目标。那么,土生土长的本土中华文明,究竟土生土长在哪个具体地方?哪里的本土才是诞生中华文明的根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源头与创造者就记录在中华文化的文献典籍里,就刻录在中华文化历史的谜题之中。华夷之辩与夷夏之争,是华夏文化历史的两大未解历史谜团,困扰着千百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华”在哪里?“夏”文化在哪里?我们至今没有答案。但对于“夷”的认识,古今中外的历代学者研究的已经相对比较清楚,已经有了基本认识与结论:在上古时期,夷的一个总体称谓为东夷,是对淮河中下游及淮河入海口东部沿海地区氏族部落的统称。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东夷率皆土著,憙饮酒歌舞,或寇弁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认识中,东夷被认为是中国东南西北中的东方边缘地区,是一个文化落后地区,是一个缺乏中华文明思想的地区与族群。以致东夷成为一个蔑称,成为中原地区人们以统治中心文化中心的身份,对在大中国东方地区生活族群的轻视称谓。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对东夷人的历史人文思想研究,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被中国历史研究者、文化研究者、考古研究者所忽视。

但是,《后汉书东夷列传》对东夷人的记载与描述,却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言仁而好生、天性柔顺、易以道御、君子之国、不死之国、故孔子欲居九夷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不断,即使今天我们对上古东夷人的品性不加夸张与赞美,东夷人的这些思想品德与中华文明的传统思想如出一辙,以致生活于泰山地区的孔子向往移居至东方九夷地区,与东方九夷之人居住生活。“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当中国统治中心的中原地区人们丧失中国礼仪之时,需向东方九夷人们学习,求教中国的远古礼教礼仪。“君子之国”“不死之国”的东方九夷,以君子之国不死之国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与文明,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传承不断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永动机与原动力。

那么,东方九夷传承的中华文明思想,是从中国其他地区学习传播而来吗?是从传统印象中的中原地区传播学习而来吗?显然不是。

“东夷率皆土著”,东夷地区的东方九夷诸氏族部落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土部落,都在一地世代定居生活,以至有“不死之国”的称谓。东夷人份与中原地区人们在生活观念、生活习俗、生活地区上有着根本区别,这种差别不仅存在于中原地区人们的观念中,更具体表现在商周时期,中原统治者频繁地对东夷地区的征伐战争,可以说商周王朝的国家统治历史就是一部对东方淮夷地区的征战史。

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明,是一个倡导仁义人文儒家思想的独有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这种独特特质,决定了中华文明的诞生也具有人文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将东夷部落仁义好生人文思想产生的根源,阐释得具体而详尽,道出了中华文明之国源远流长传承不断的根本,是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与传承不断的华夏文化之源。

东夷人“憙饮酒歌舞,或寇弁衣锦,器用俎豆。”喜欢喝酒、唱歌和跳舞,有的东夷人唱歌跳舞时头戴冠弁、身穿丝帛衣服,器物用俎、豆。弁,本意是指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也指掌管帝王的冕服及等制,又比喻首领、魁首。今天,在东夷地区的淮河一带,民间传承着一种源于四千年前大禹时期的民间歌舞——淮河花鼓灯舞蹈,将土生土长的东夷人生活习俗民俗,展现的淋漓尽致、生动而具体;将东夷人“君子之国”“不死之国”的中华人文民风民俗,穿越历史,愈久弥新,成为“中国失礼,求之四夷”华夏文化的活化石。

因此,华夷之辩与夷夏之争的学术研究之所以千百年来毫无结果,实乃因为东夷文化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追寻的华夏文化本身,夷就是华、夷就是夏,淮夷文化就是华夏文化。中原之“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正是因为“君子之国”“不死之国”之东夷诸国是华夏文化的摇篮与创造者、传承者。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明,东夷土著九夷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集天地之精华,土生土长创造了全球独有的仁人爱人的中华文明;华夏文化的本土来源,正是源自东夷有着“君子之国”“不死之国”之称的九夷诸国。(作者:赵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