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安澜泽万家纪念新中国治淮70周年

05:08

《这就是淮河》

视频来源:淮河水利委员会

□中国水利报记者吴涛赵洪涛蒋雨彤杨东杜红志通讯员张雪洁

金秋时节,淮河两岸处处是丰收的美景。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黄湾乡保庄圩内,宽阔有序的街道,整齐漂亮的移民安置房,路边牌子上“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居民生活秩序井然,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这里是建成不久的移民新镇。经历过多次蓄洪搬迁转移的百姓移居到保庄圩后,开始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保庄圩内幸福生活的背后,是70年持续治淮铸就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巍巍丰碑!从“大水大灾、小水小灾、无水旱灾”,到江河安澜、人民安宁,广大治淮儿女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在“最难治理的河流”上书写了壮丽篇章。

从无到有,工程体系建设日渐完善

治淮史,就是一部人与水患抗争的奋斗史。

历史上淮河流域水灾频繁,动辄遍地汪洋,民生维艰。行走在蜿蜒的洪泽湖大堤上,有洪泽湖“活地图”之称的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湖泊监管科科长张敏告诉记者,洪泽湖大堤上的每一个弯道都代表着历史上的一次溃口,个大大小小的弯道记载着千百年来沿淮百姓与洪水抗争的血泪苦痛。如今的洪泽湖,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三河闸、淮安水利枢纽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建成,洪水从此有了宣泄的出路。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年新中国成立,淮河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成为党和国家向淮河许下的铮铮誓言,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70年来,淮河流域奋力推进各项治淮工程建设,千里长淮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治淮高潮。“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千里淮河第一坝”出山店水利枢纽、“治淮第一坝”石漫滩水库、“淮河明珠”蚌埠闸……一座座枢纽工程拔地而起,一道道堤坝蜿蜒而去,一项项保安澜、惠民生的水利工程成为流域人民兴水利、除水患的鲜活注解。

如今,淮河流域内水库、坝塘、水闸工程星罗棋布,建成各类水库余座,总库容亿立方米,兴建加固各类堤防6.3万公里,建设各类水闸约2.2万座,基本建成了集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与保护于一体的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为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治水兴水的人间奇迹。

从弱到强,防洪减灾效益日新月异

年7月20日上午8时34分,安徽省阜南县的淮河王家坝闸开闸分洪,滚滚淮河水流入蒙洼蓄洪区。随后不到两天时间,淮河水位接连下降,上游防汛压力大大缓解。

王家坝闸位于皖豫两省交界、由国家防总统一调度运行,被称为淮河防汛的“风向标”,也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利器”,它同配套的蒙洼蓄洪区一起,共同组成了王家坝水利枢纽,是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年到年,王家坝闸16次开闸蓄洪、削减洪峰,为淮河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洪屏障,印证着70年治淮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

年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唐伟摄

“今年的洪水是对新中国70年治淮成就的又一次大考。淮委加强预测预报,充分发挥水工程集成效用,实现了无一人伤亡、无一水库垮坝、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的胜利,治淮综合效益大大凸显。”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局长吴恒清自豪地说。

总投资53.81亿元的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治淮以来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

“今年汛期有效避免了花园湖行洪区的启用,5万多名群众无需因行洪转移,实现防洪减灾效益约17亿元。”淮委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闪黎介绍,这项工程建成后,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能力将扩大到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大大提高。

“有惊无险、紧张有序、忙而不乱”,这是今年应对淮河流域性较大洪水时治淮工作者们的共同感受。这份信心和底气源自于70年来一批批治淮骨干工程的建设投用以及精准调度、科学防洪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

水库、闸坝、分洪河道、行蓄洪区等骨干水利工程,成为淮河从容应对水旱灾害的关键“武器”。如今,淮河防洪已由人海防守战术,转变为依靠关键“武器”压阵,淮河流域从此告别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面貌,实现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跨越。

从贫穷到富庶,沿淮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让淮河安澜,让百姓安居乐业,始终是治淮人不变的目标。

在保庄圩内的移民新镇,学校、医院、水厂、银行、派出所等一应俱全,百姓安居乐业,因行洪而频频搬迁的日子成为过去。

这些巨大的变化,得益于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及退建堤防、新建保庄圩等工程措施,淮河干流堤防防洪标准明显提高,部分行洪区不再承担行蓄洪任务,大大改善了被征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淮河沿岸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过去淮河一涨水,老百姓就得搬迁转移。如今工程建好了,大伙都搬进了保庄圩,以后再不用受洪水的侵扰。移民新镇还争取到了29亿元的国家规划投资用于基本建设,小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了!”凤阳县黄湾乡党委书记陈树宝激动地说。

随着淮河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和防洪减灾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沿淮地区经济繁荣,流域百姓安居乐业。从惧水到亲水,从避水到临水,从除水患到兴水利,70年治淮事业硕果累累,见证着淮河由泛滥变安澜、人民由贫穷变安康的光辉历程。

金湖湿地张亚成摄

七十载艰辛治理,看今朝安澜梦圆。悠悠治淮史,凝结着无数治淮儿女的血汗付出,寄托着千万沿淮群众的殷切期盼。

昂首迈入新时代,聚焦治水新矛盾。在新的历史起点,治淮事业必将扬帆再起航,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建设江河安澜、人水和谐的幸福淮河凝聚起行稳致远的强大力量!

文章来源

中国水利报年10月14日一版

编辑

罗景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