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亮相国新办晒淮河流域治理70年成

今年是淮河流域治理70周年,10月20日,水利部三位负责人亮相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晒治淮“成绩单”:70年治淮总投入共计亿元,直接经济效益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5.2。

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淮河的系统治理、开发与保护,有力地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魏山忠表示,淮河流域经过70年的治理最突出的成绩是其洪涝灾害防御能力的显著增强,在行蓄洪区充分运用的情况下,具备抗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性最大洪水的能力。同时,淮河防御洪水已由人海防守战术,逐步转变为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的从容应对局面。

“70年来,佛子岭水库、蒙洼蓄洪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等一大批治淮工程的相继建成,使淮河流域基本建成以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组成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魏山忠说。

据魏山忠介绍,目前,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超10年一遇,中游主要防洪保护区、重要城市和下游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已达到年一遇;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已基本提高到10—20年一遇以上。淮河流域防洪除涝标准显著提高。

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贡献了全国9%的GDP

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引江济淮、苏北引江等工程的建设,与淮河流域内河湖闸坝一起,逐步形成了淮河流域“四纵一横多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体系。

“‘四纵’是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引江济淮、苏北引江工程;‘一横’是淮河,‘多点’就是一大批水利工程。”魏山忠介绍说,历经70年建设,淮河流域已经建成余座水库,约40万座塘坝,约8.2万处引提水工程,规模以上机电井约万眼,水库、塘坝、水闸工程和机井星罗棋布。淮河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效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了全国大约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贡献了全国9%的GDP,生产了全国1/6的粮食。”

河湖水质显著改善,南四湖等缺水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年,国务院发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拉开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序幕。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在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多年的不懈治理,淮河流域性水污染恶化趋势已成为历史,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肖幼介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污染源治理、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强化水功能区管理、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水污染联防和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入河排污量明显下降,河湖水质显著改善,淮河干流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年至今,淮河未发生大面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有效保障了沿淮城镇用水安全。

70年来,淮河流域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重要河湖保护修复、地下水保护和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等工作,不断提升水生态保障能力,推进流域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据统计,截至年底,淮河流域累计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公里,桐柏大别山区、伏牛山区、沂蒙山区水土流失普遍呈现好转态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六成以上。依托已初步形成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多次成功实施生态调水,有效保障了南四湖等缺水地区生态环境安全。

水利部将谋划建设一批流域性重大项目,全面提升淮河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现代化水平

新中国治淮70年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淮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都决定了治淮仍然是长期复杂的过程。

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水利部将认真分析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四水”问题的淮河表现,治淮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防洪体系仍有短板,水资源总体短缺,水生态、水环境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据悉,下一步,水利部将紧扣“幸福河”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和年远景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流域性的重大项目,全面提升淮河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