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张辽的墓地在哪里灿烂海滩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发生在广陵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丕、张辽和丁奉。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蜀汉和东吴恢复联盟关系,令曹丕非常恼怒。曹丕召集文武,商议起兵伐吴。侍中辛毗表示,目前并非伐吴的最佳时机,应该养兵屯田,足食足兵,十年后才出兵。不过,曹丕并没有听从辛毗的劝告,下诏命曹真为前部,张辽、文聘、徐晃为大将先行,自己率许褚、刘晔等人断后,向东吴发动进攻。

得知曹魏出兵的消息,孙权接受大臣顾雍的意见,一边派人前往蜀汉向诸葛亮求援,一边调集兵马在南徐一带御敌。此时,大将徐盛主动请缨,要求担任大军先锋。孙权大喜,任命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军马,成为前线大军统帅。

没过多久,曹丕率部来到广陵。曹丕亲自乘船前去查探,但没有发现吴军的踪影。到了第二天天明时分,江面浓雾散去。曹丕这时候才发现,长江南岸连绵数百里都是吴军修筑的敌楼,上面出现众多吴军将士。原来,徐盛在曹军到达之前命将士修筑了众多敌楼,并束缚芦苇为人,尽穿青衣,执旌旗,站在敌楼上。

徐盛的计策果然迷惑了曹丕。曹丕认为东吴早有准备,对于此战的前景心灰意冷。就在此时,江面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曹丕乘坐的大船几乎倾覆。曹真派文聘驾小船前来救驾,曹丕狼狈地跳上小船躲避风浪。此时,曹丕得到消息,说是赵云兵出阳平关,杀向长安。曹丕大惊,下令全军撤退。

此时,东吴大军突然出现。丁奉与孙韶率部杀到。曹军猝不及防,折损大半,淹死者不计其数。曹丕慌忙撤退,遭到吴军的追击。张辽策马救驾,却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结果被徐晃救走。不过,等张辽回到许昌后,伤重不治而亡。

小说提到的此次曹丕伐吴之战,在历史上曾真实出现过,时间是在黄武三年(公元年)八月。当时,魏文帝曹丕御驾亲征,命江淮地区曹军向长江一线推进,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

此时,孙权正忙于消灭东吴境内的山越叛乱,长江防线兵力非常空虚。如何抵御曹丕,成了孙权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安东将军徐盛提出,可在长江南岸沿建业到江乘一线搭建木架。木架外包裹芦席,再加上一些五彩装饰,兴建大量假城楼,并在假城楼外的长江江面排列大量战船,造成东吴水军和步兵云集前线的假象,一次迷惑曹丕。

孙权依计而行,一夜之间就完成了所有的假城楼、战船布置。当曹丕来到长江北岸后,果然被迷惑,以为东吴大军严阵以待,只好撤军返回中原。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孙韶袭击曹丕之事,也是历史的真实,但却并非发生在此次广陵之战期间,而是出现在黄武四年(公元年)三月。当时,曹丕再度出兵东吴,不巧遇上中渎水道结冰,数千艘战船停滞不前。有大臣建议就地驻扎屯田,而尚书蒋济则认为该地东临洪泽湖,北靠淮河,容易遭到吴军的进攻,反对就地驻扎的意见。蒋济的这个建议终于得到了曹丕的采纳,大军开始后撤。

就在曹丕撤军途中,东吴扬威将军孙韶派将领高寿率部利用夜间从小路偷袭曹丕。曹丕惊恐万状,在部下的保护下匆忙逃走,其仪仗、车驾均成了东吴的战利品。

不过,小说中提到的张辽被丁奉射中并在许昌不治而亡的故事,却并非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张辽传》载,张辽的离世时间是在黄武二年(公元年)。而小说中的广陵之战发生在张辽死后。而在史料当中,也并无丁奉射伤张辽的任何蛛丝马迹。此外,张辽也并非如小说所言是在许昌离世。《三国志张辽传》载:“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因此,可以断定,张辽既非被丁奉射伤,也不是死在许昌。

张辽的墓地在哪里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三国志》当中并无记载。不过,在如今的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却有一座张辽墓。这个墓是不是威震汉末的“五子良将”之首张辽的长眠之处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从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及当地地方志的记载来看,这座张辽墓不过是张辽的衣冠冢,并非张辽真正的长眠之处。除了合肥之外,张辽墓尚有亳州说、许昌说、扬州说等三种不同的说法。

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历史的真实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过头来看看史料记载。上面提到,《三国志张辽传》载:“辽病笃,遂薨于江都。”按照汉末三国时期的丧葬制度来看,张辽就地安葬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江都,就是如今的江苏省扬州市。

除了《三国志》的记载之外,还没有记载能证明张辽死后被葬在江都呢?的确有。《宋高僧传》中就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元和五年相国李公墉之理广陵也……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从目前所了解的资料来看,扬州说是最为合理的一种说法。不过,这个说法当中也有一个难点尚待解决:华林寺又在哪里呢?

参考书籍:《三国志》、《宋高僧传》、《三国演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