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起源概述
一万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展序列中,这一时期就诞生了众多早期农业遗存,这也得到了考古工作的证实。
目前发现的,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遗址,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重要的有河北徐水南庄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怀柔转年、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邕(yōng)宁顶蛳(sī)山、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广东阳春独石仔、翁源青塘,封开黄岩洞等。
这些遗址的发现及其研究的深入,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以北方的粟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为代表。距今年的徐水南庄头遗址发现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谷物加工工具,猪、狗等家畜和陶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距今年的粟粒仓储朽灰的植硅石,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了距今-年的约千余粒炭化黍籽及10余粒炭化粟等。
炭化稻谷稻作农业的起源问题,因分别在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县玉蟾岩、浙江上山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后的栽培稻植硅石和稻谷而开始明朗起来。
洞庭湖西北部发现的距今多年的彭头山文化的栽培稻谷及其聚落遗址、杭州湾南部发现的距今年的河姆渡文化的成堆成片栽培稻遗存及其发达的农业工具与木结构房屋。河南南部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距今年前的栽培稻遗存。
一、关于稻作起源的探讨
国际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大致有印度起源说、云南起源说、华南起源说和长江流域起源说等假说。按另一种方法划分,又可分为野生稻分布的中心起源说和边缘起源说两类。
前三种为野生稻分布的中心地区起源说,后一种是野生稻分布的边缘起源说。印度起源说和云南起源说都是农学家提出的。
但是,迄今在这两个地区发现的早期稻作的资料的年代都不早于距今年。
朱乃诚认为稻作农业是“中心起源、边缘发展”,即栽培稻大约在距今年前后起源于中国南方腹心地带(南丘陵及其以南、南岭岭脊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于距今年前后在富裕的食物采集区边缘的两湖平湖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得到发展,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赵志军、吕烈丹、傅宪国通过对广西顶蛳山遗址采集的标本的植硅石分析,发现在第一、二、三期中没有稻谷遗存,而在第四期有数量可观的稻谷遗存。据此,他们认为顶蛳(sī)山遗址大约在距今年前后突然出现的栽培稻和稻作生产技术,都有可能是从其他地区传入的,在稻作农业经济出现之前是采集狩猎经济。
广西顶蛳(sī)山遗址他们依据生存压力理论,认为优越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野生食物资源,应是大部分岭南地区较晚出现农耕生产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文明根据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距今约1万年前的栽培稻,提出野生稻分布的边缘区的长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在距今年左右,在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稻作已经较为普遍,但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及狩猎采集,而居次要地位。
距今年以后,在长江流域,稻作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并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但所占比重远低于粟和黍。
二、关于粟作农业起源问题
有学者依据考古学发现的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末期,及新石器时代初期的遗址在燕山南麓及太行山北侧与东侧有较多分布的现象,推测栽培粟可能在距今年前后率先发生于太行山东侧及燕山南麓的山谷平原地带。
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沟遗址采集的标本进行浮选分析,发现了距今-年的约千余粒炭化黍籽及10余粒炭化粟等。在中亚和欧洲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黍不早于距今年。而兴隆沟遗址发现的黍为距今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而且兴隆沟遗址发现的黍在籽粒形态上仍然保留了较浓厚的野生祖本的特征。
炭化粟有学者据此提出兴隆沟遗址所在的西辽河上游地区,就应该是黍和粟的起源地或起源地之一。
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目前在北方地区虽然已发现了一批距今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但尚未发现距今年以前的栽培作物遗存;而河北中部的磁山遗址和内蒙古中东部的兴隆沟遗址发现的粟和黍的年代基本在距今年以内,距离最早的农业起源阶段尚有一大段年代距离。
所以,目前依据考古学文化遗存,尚难以推断栽培粟究竟是率先发生在太行山东侧及燕山南麓的山谷平原地带,还是西辽河上游地区。
三、关于块茎的问题
赵志军认为中国农业起源存在着三个并行的模式,即北方以粟作为主的旱作农业、南岭以北至淮河以南的稻作农业,以及华南地区块茎作物的生产。
通过分析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百余份土样中发现的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以及发掘出土的大批动物骨骼等,推断距今-年的贾湖人虽然种植稻谷,但其经济主体却是采集渔猎,属于农业的稻谷种植和家畜饲养仅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
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有关粟类一早于水稻的传说和事实非常多。比粟更早的是根茎类作物山芋、木薯、甘薯等,对当地人来说根茎作物是他们的原始作物粟。
近期热文:
四川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都有哪些?
三星堆金杖,来源于西亚近东文明?
秦始皇陵的陵墓制度要素
古代锈蚀钱币的保养之道:铜锈处理
来三星堆博物馆看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