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最瑰丽的一种地质景观,它将像泼墨画
我们的土地充满了传奇。自然界最壮丽的地质景观是丹霞地貌。
在黎明的阴影下,丹霞的景色非常美丽。在薄雾中,巍峨的群山隐约可见。日出后,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缓缓展开:峰林伫立,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沉积地貌犹如大自然千百万年沉淀的百科全书,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丹山之下,碧水环绕,红崖赤壁倒映于水中…‘
从丹霞山开始
年,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朱湘生等在粤北曲江、仁化、始兴、南雄等县考察地质矿产资源。为了研究这一地层,他们首次将形成丹霞山特殊地貌的红色砂砾石层命名为“丹霞层”,并对丹霞层的地貌类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第三纪红色岩层之下部,常为深厚坚固相间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南雄之苍石寨、扬历岩,仁化之锦岩、丹霞山……皆由此种岩石侵蚀而成,峰崖崔鬼、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真岭南之奇观也……”
冯景兰描述的丹霞层是一套由紫红色和砖红色厚层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不等长石英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的岩层。
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迪尔参观丹霞山,称丹霞山为“隆起准平原”。第2年,他提出了“丹霞地貌”这一地貌术语。
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为特征的红石地貌,成为一个地球科学术语。
世界遗产中的丹霞背景
贵州赤水、福建沁宁、湖南透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湖山、浙江江郎山曾联合申报“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人自己命名、长期研究的丹霞地貌首次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多点入选。
事实上,在成功地应用“中国丹霞”系列提名之前,“丹霞地貌”作为“国家名片”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胜行列,成为主要的自然景观基础或周边景观载体,其他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地,如年成功应用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寺周边背景——班竹山,都属于丹霞地貌景观:年申报的峨眉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利用丹霞地貌的悬崖直接雕刻了乐山大佛;年,年申报的大足石刻文化遗产峭壁雕塑,直接雕刻在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岩、砾岩岩体上;武夷山作为自然文化遗产,也肯定了碧璧的丹霞地貌审美价值和水丹山的景观组合;灌县青城山,年申报成功的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遗产地,多属丹霞地貌;年,“黎明—理光—丹霞地貌区”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提名区,是典型的高山丹霞地貌集中开发区,其中以丽江老君山龟裂型丹霞地貌最为典型。
“色若渥丹,灿如明霞。”丹霞地貌以其鲜明的色彩、优美的造型和与文化景观完美结合的特点,占中国40个世界遗产地的六分之一。在现有的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中,五分之一以上是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从华南到西北,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地区,游客可以欣赏丹霞的美景。
赤壁丹崖
丹霞地貌(DanxiaLandform),是中国地质学家黄进、陈志军于年提出的,具有陡峭悬崖的大陆红层地貌。在坚持丹霞地貌物质结构为陆相红层(主要为红砂岩、砾岩等碎屑岩)的基础上,强调“红”和“陡”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典型的丹霞地貌斜坡的基本形态为“项平”、“身陡”、“麓缓”。
之所以用丹霞来命名这种特殊的地貌类型,有三个原因:第一,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陈国达等以广东丹霞山为原型,命名丹霞层和丹霞地貌,这是广东丹霞山被称为这种地貌类型的主要原因。其次,广东丹霞山因河南南阳丹霞寺命名,“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
(明代嘉靖南阳志派注)生动地描绘了这类地貌的壮丽景色,现实中的丹霞地貌也正因其色彩之美而为世人称奇,遂取“丹霞”而命名再恰当不过。第三,“丹霞”是一个复合概念,既有广东丹霞山的含义,丹霞地貌的名称,又有丹霞地貌色彩的描述,同时也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对这类赤壁丹崖、丹山碧水地貌形态的总体概括。这一称谓已经被国际同行和各研究组织逐渐认可和接受。
漫长演化出丹霞
丹霞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其发展取决于以下因素:
首先,丹霞地貌的地质背景是地壳刚性加强,台地扩大,陆地面积较大。台地活化、差异升降后,才形成大量内陆湖泊盆地和外围山地红层碎屑源区。此时,碎屑物质开始在红盆中堆积并压缩成岩石。
在干热氧化环境中,碎屑物质中的低铁逐渐氧化为高价铁,高价铁被淋溶浸染,形成厚层红色砂岩砾石。这是丹霞地貌的物质建设阶段。然后,红层盆地被地壳和地球的内力共同抬升,高于当地的侵蚀基准面。封闭向心盆地结构变为开放盆地。
河流开始沿着红砂岩和砾岩中丰富的垂直节理和层理切割和侵蚀。完整的红床平台(原)被流水切割成格子、房山和宝寨形状。这是红层盆地抬升的阶段,抬升时间长,往往是间歇性抬升,同一地区将形成多层次、多层次的丹霞地貌;以水蚀为先导的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的主要雕塑外力,丹霞谷、一线天石圈景观是丹霞地貌的第一位开发,如贵州赤水、习水等地区;网络化河流侵蚀和切割多发育丹霞峰丛和峰林地貌,如湖南狼山、广西资源区;随着河流的边蚀、河谷的不断拓宽,形成主要的深曲流,崖面、重力崩塌加剧,发育丹霞崖、石壁、峰林地貌,形成典型的近水型丹山清水地貌,如广东丹霞山、江西龙湖山等地,这也是两者结合的最佳时期丹霞地貌、山川、人文景观;随着山崖的不断崩塌和基岩缓坡的退却,原丹霞崖的自由面高差不断减小,最后少量残丘和孤石柱被侵蚀风化,如江西贵丰的老石人和浙江江郎山的三爿石。最后对丹霞地貌进行整平,完成地貌演化循环。
由于气候和植被生物作用的不同,干旱区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与湿润区略有不同。
国外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并非中国独有。虽然我国丹霞地貌分布广泛、规模大、形态独特,但同样类型的地貌也分布在国外,如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地,其中以澳大利亚分布最多。但目前大多被称为砂岩地貌(Sandstonelandform)或红层地貌。
资料显示,丹霞地貌分布在20多个国家,有70多个。其中,还有一些美丽壮丽的民族,如委内瑞拉的卡纳马国家公园,红色的一层悬挂着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在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公园,科罗拉多河在科罗拉多高原的红色一层下面切割了米;澳大利亚的尤劳·卡塔尤塔的红色巨石国家公园被誉为“世界第一巨石”
甘肃张掖和青海坎布拉的丹霞地貌后期主要受风蚀和寒冻影响,植被稀少,黄土等覆盖物被淋溶成泥状和窗棂状,这是中国丹霞的另一大特色。
中国多丹霞
我国现存的丹霞地貌大多是晚第三纪以来红层盆地隆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由于我国红层盆地的最大特点是后期改造强烈,盆地不稳定,高度破碎,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所以我国丹霞地貌发育典型,规模较大,且各阶段均有分布。此外,中国幅员辽阔,经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丹霞地貌塑造功能多样。南北格局明显不同,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根据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规划,以秦岭淮河为标志性地理线,专家将中国丹霞地貌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另外,南丹霞地貌以武陵山为界分为东南和西南两个区域,根据地壳抬升速度、区域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等指标,根据分布数量和规模的大小,将我国丹霞地貌进一步划分为三个相对集中分布区。也就是说,我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仙霞岭-武夷山-南岭弧(东南地区)、东西马蹄形盆地边缘(西南地区)、龙山-河西走廊周边的T型(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甘肃、广东、湖南、浙江、青海、福建、贵州、重庆等省区,分散在其他省区。
丹霞之美
无论从颜色、形状还是景观组合上看,丹霞地貌都是最为突出的景观地貌。中国丹霞地貌区也是一个文化景观丰富的地区。如西北丹霞与石窟文化关系密切,东南丹霞与书院遗址、摩崖石刻关系密切,往往呈现“佛为丹霞增色,丹霞以佛闻名”的互补局面。丹霞地貌与石窟艺术、大佛造像、摩崖石刻、宗教建筑、名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丹霞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然风光。险峻的悬崖、红山、密密麻麻的峡谷、壮观的瀑布、碧绿的江河、郁郁葱葱的天然林,构成了水边峰丛峰林景观的整体。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结合,也是地球上最美的景观。
在古代,军事要塞和古山村往往是建立在危险的基础上。丹霞地貌区以其险峻的地形著称,这些雄伟险峻的石山自然成为人们建军的最佳场所。山中的洞穴经常被用作人们躲避战争的庇护所。
作为丹霞地貌最突出的形态要素,赤壁丹崖的单体或群体形态常呈完整的块状或城堡状,它们的红色给人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这与中国传统中的权威吉祥色彩是一致的,也是中国宗教倡导的主色调。因此,丹霞地貌区往往成为宗教圣地,我国道教寺院中很大一部分是散落在丹霞地貌中的。在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龙湖山、青城山、麦积山等十多座名山,属丹霞地貌,也是宗教胜地。
在丹霞地貌赤壁地区,浅扁石窟常被用作石窟艺术的载体。据统计,丝绸之路沿线75%的山洞、寺庙都是以丹霞地貌为载体雕刻而成。我国现有10米以上大佛40余尊,其中丹霞地貌区有28尊。丹霞崖上还直接刻有大量的书法碑刻和岩画。
在江西、四川等地,许多挂棺也直接安放在丹霞洞,特别是龙湖山的丹霞洞,挂棺数量稀少。在浙江龙游、新昌等地,也有大面积古采石场形成的人工丹霞痕迹。
书院作为继承和创新儒家文化的主要机构,曾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古人十分重视书院的建筑环境。许多书院建在山川秀美、幽静偏僻的地方。丹霞地貌依山傍水,环境幽静,自然成为理想的建筑场所。宋代书院密集区与丹霞地貌密集区完全一致,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南方四省。
丹霞之争
虽然丹霞地貌自诞生以来就在我国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学术界对丹霞地貌的定义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例如,关于“丹霞地貌是什么”的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最终结论。有学者提出,任何一个红色岩层,只要形成赤壁和悬崖,都可以称之为丹霞地貌;但也有学者反对,冯景兰当年所定义的“丹霞岩层”特指红色砂砾石,因此即使是碳酸盐岩、变质岩、火山碎屑岩,也不应包括在内它们是红色的。有学者认为西北干旱区的红层也是丹霞地貌,但也有学者认为丹霞地貌应该是水蚀而不是风蚀形成的。仍有许多争论。
这种论调在学术界十分普遍,说明了丹霞地貌的研究比以往更加受到重视,同时也说明丹霞地貌是一种非常年轻的地貌类型,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探讨。
其实,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哪种丹霞,都无疑是一道宜人的风景线。对我们来说,中国丹霞的美丽和地球无声而巨大的创造力令人惊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