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考古走近淮河

本文转自:信阳日报

□本报记者时秀敏

考古,于公众而言,充满了神秘。而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公众考古活动,则从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考古学的神秘面纱,让你惊奇地发现,考古,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考古不高冷,人人看得懂。”昨日,谈起“文物里的美好信阳”公众考古活动,信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牛长立如数家珍,“这次活动,就是让文物‘活’起来,沿着淮河,做大家都能看得懂的考古!”

淮河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淮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淮河文明。

地处淮河上游、位居“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的信阳,正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人文环境,留下了绚烂多彩的文物古迹,现有各类遗址近处。

为加强淮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做大家都能看得懂的考古,信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继去年成功推出“建党百年考古百年”的《豫南史话》第一季后,今年再次携手信阳广播电视台以及多个乡镇联合推出《豫南史话》第二季“文物里的美好信阳”公众考古活动。

《豫南史话》第二季共有五集。第一集走进平桥区肖店乡刘台村,讲述肖店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展示淮河岸边的动物化石,介绍三台寨纪事碑拓片、三台寨画等文物;在乡文化站非遗馆,看民间收藏者以文物标本实物讲解捡拾文物的方法及辨认知识,在刘台遗址商周人头盖骨出土断面处,聆听距今余年的刘台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