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新闻地理为什么淮河号称中国最
央广网合肥7月25日消息(记者王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家好,我是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地理高级教师王玉龙。近期洪涝灾害困扰着我国江淮地区,这期新闻地理我就来和大家谈谈为什么淮河号称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首先看淮河的位置。淮河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Km。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接下来我们谈谈淮河的身世。夹在黄河和长江之间的淮河可以说是中国最委屈的一条大河。历史上的淮河是一条独立入海的河流。春秋时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古淮河在盱眙以西河段水系大致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折向东北入海。当时淮河水系并没有出现洪泽湖,干流河槽也较宽深。公元年,南宋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即今开封)守将杜充在河南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之后,黄河经历较长时间的夺淮入海,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使淮河入海通道受阻,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失去入海口的淮河,在经过盱眙与淮安之间的洼地逐渐汇水形成今天的洪泽湖,并向南借长江河道入海。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明白,现在的淮河水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中游的水出不去,加上下游借助长江水道入海,水也难以流出,特别是像今年长江流域水位也提升很多,淮河“一肚子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了”。总之,淮河的水系和水文特点,造成了淮河“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成为一条“难治之河”。据历史文献统计,从公元前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涝灾27次。
小结一下吧,淮河介于黄河和长江之间,黄河改道堵住了淮河的去路,借长江水道入海得看长江的脸色,委屈难以言说,自然问题多多难以治理!
今天,淮河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沿线人口和城市众多,为防治淮河的水旱灾害,特别是涝灾,人们采取了诸多措施。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在淮河支流淠河和东淝河之间洼地周围,圈堤蓄水,即古代水利工程芍陂(quèbēi,即今天的安丰塘)。
现在,我们在淮河上游修建大量水库,既可蓄洪,也可蓄水发电、保证灌溉用水,一举多得。在淮河的中游,那些排不出去的洪水等着它们的是分布于沿淮的行洪、蓄洪区。在中下游,人们也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入海河道,加快泄洪速度。除了“围追堵截”,江苏兴化人别出心裁,在湖荡沼泽地上用河泥堆积成垛田,撑上小船去田里工作成了这里常见的风景!
淮河治理通过上、中、下游整体布局,现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淮河沿岸的人民渐渐实现了安居乐业!淮河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人水共生的方法还有很多等待我们继续去探寻。
听新闻,学地理,我们下堂课不见不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