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瘠区秦岭淮河线秦岭腹地少大学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的毫米等水量线,学过中国地理的人都知道这条线对于中国气候的影响,而且那句“橘在淮南则为橘,橘在淮北则为枳”更是让人明白这条温差线的影响。而在中国的秦岭腹地,由陕西进入四川和甘肃的那一大片区域,古来被称之为“汉中”,气候对这里的影响不只是一年四季的农作物很多物产特色,还有教育。
秦岭淮河一线的城市有显著的特色,在这些城市里,他们大都是既可以种植小麦也可以种植水稻,既有北方的饮食风格,也有南方的物产特色。当然,这一条线也是中国风景名声最为集中地区域,尤其是秦岭,那里面更是有华山、太白山等众多名山大川,淮河沿岸也孕育出不少璀璨明珠般的城市。
但是,这些城市却没有能够孕育出太像样的大学,也没有能够为当地学子创造上大学的便利。
一条线的尴尬
秦岭淮河一线贯穿甘肃、陕西、四川、安徽、湖北、河南、江苏、山东等县市。这里面比较知名的城市包括天水、汉中、襄阳、阜阳、驻马店、淮安等城市,这些城市有的因为金庸的小说闻名,有的因为毒奶粉闻名,有的则因为大闸蟹。但是却毫不例外的没有一所大学拿的出来。
甘肃天水最好的大学是天水师范学院,阜阳最好的是阜阳师范大学,襄阳的是湖北文理学院,汉中的是陕西理工大学,驻马店的是黄淮学院。这些城市你熟悉,这些大学你听过吗?
一条定义中国地理和南北的线,却实际上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贫瘠之地,这样的尴尬或许当初提出这条划分线的张教授没有想到过吧。
秦岭淮河为什么没有好大学?
秦岭很美,但是却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经济,这也是为什么秦岭沿线的那些城市大都发展一般的原因。尤其是在工业发展起来之前,秦岭附近的大山更是人迹罕至,只能是修仙者探索的神秘区域而已。
至于淮河沿岸为什么没有好大学,这或许就要问问这里的人们了。淮北平原适合发展农业,因此这里一直都是农耕重点区域,历朝历代这里都被大力鼓励发展农业。于是乎到最后,这里也就只有农业,工业发展不起来,教育自然也是。以至于在沿海城市发展工业的时候,这里还是搞农业,好大学怎么可能建起来。
或许未来在这里会崛起一些大城市,但是能不能诞生一所好大学,或许实在是有点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