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淮河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时空演

研究背景及目的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工业的发展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消耗,以及污染物的肆意排放。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益增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年11月,《淮河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带。如何有效促进淮河经济带安徽段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研究亮点

本文以淮河经济带安徽段为研究对象,从工业经济水平、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工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Malmquist模型对淮河经济带安徽段工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和驱动力。结合淮河安徽段工业生态效率与投入产出指标的耦合关系,分析了投入产出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T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模式演化的成因机制。以期为淮河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也为淮河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

(1)-年安徽段工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且波动幅度较小。

(2)年和年,淮河经济带安徽段产业生态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为:工业生态效率核密度曲线中心呈右偏趋势。

(3)从空间分布上看,年淮河经济带安徽段工业生态效率分布格局明显产业生态效率的“南北向”水平较高,“东西向”水平较低;年,优质效率高、效益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皖中地区(六安、滁州)。年,整个研究领域被降级为中低效率水平。

(4)八个城市的工业生态效率淮河流域经济带的安徽部分改变了从一个倒“U”型结构”两头低,中间高”到年的“U”形结构与“中间低,两端高”在年。(5)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6)在年,将高水平的工业生态效率分为4种类型。“中效、低耗、低污染”城市占比较大,主要包括蚌埠、苏州、六安。淮南、淮北,年效率最高高效水平仅为六安和亳州,投入产出类型相同。年亳州和六安均在VI投入产出模型中,但这类城市的生态效率表现有所不同。六安市处于中效率阶段,亳州处于低效率阶段。(7)RGDP、RDI、UR和POL均通过显著性检验,RGDP和UR对淮河经济带安徽段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但IS和OPEN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两个因素对安徽段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明显。研究思考

经济发展以过度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产业生态效率考虑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属性,已成为评价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该角度进行量化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将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初审:袁如雪

复审:徐彩瑶

排版编辑:程文杰

文献推荐人:程文杰

参考文献:ZhuY,HeG,ZhangG.Spatial-TemporalEvolutionandSpilloverEffectofIndustrialEco-EfficiencyinHuaiheRiverEconomicBelt.PolishJournalofEnvironmentalStudies.;31(2):-.doi:10./pjoes/.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详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