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现世报,昔日阿骨打如何灭辽,今朝铁木
南宋被金国逼得偏安江南,还被金国逼得将双方关系从君臣关系,降为叔侄关系,再降为伯侄关系,可谓屈辱之极。
但是金国也是外强中干了,可惜南宋政权对情报的收集不重视,否则一定会察觉到金国已深陷危机当中。
一如当年的辽国欺压东北的女真人一样,掌权后的金国也对草原上的蒙古人肆意欺凌;也正如阿骨打带领女真人奋发图强,用了八年时间,逆袭灭辽一样,铁木真也带领蒙古骑兵,从年开始,只用了三年便逼得金国放弃了中都,迁都汴京。
此时的金国,处在蒙古骑兵的威压之下,已放弃中都,全力向南经营
金国迁都汴京,引起了南宋政权的警惕,双方的疆域是东边以淮河为界,西边以秦岭为界,金国迁都汴京,意味着金国的战略重心南移,南宋君臣的心理压力骤然加大。更何况,汴京也是大宋的首都啊,当前的临安,只是行在,临时驻跸而已。
我们看一下地图,如果金国南侵,他的进攻路线会如何规划。
金国南侵路线
金国对南宋军事上的优势来源于骑兵。南宋少马,部队一般都以步兵为主,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一旦游牧民族突破北方长城防线后,凭借骑兵部队,一般都能很容易地冲到黄河北岸,即郑州、开封一带。
宋辽交战时宋朝主攻,还被辽兵反杀到澶(chán)州,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金兵攻辽,从燕京南下,不到三个月就包围了汴京城。就是因为整个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是骑兵作战的最佳战场。
大宋政权撤退到江南,本质上是以空间换时间,放弃了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凭借山川之便,构筑防线,才获得喘息的机会。这一策略,在民国抗战的时候,蒋委员长也使用过。
偏安江南后,南宋政权重新构建了针对金国的防线。
在东线,利用江河湖泊及水网密布的特点,削弱骑兵的优势,构建了淮东与淮西防线;
东线防御:体验一下骑兵进入江淮后的困窘。
在中线,由于大别山山脉的阻隔,大兵团作战,只能进入南阳盆地,通过襄阳、到枣阳、随州一线,沿汉水向长江进军,故南宋在这里构建了荆襄防线;
南宋的荆襄防线,在抗元时期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在西线,金兵占据关中,一般是通过陈仓道、褒斜道进攻汉中平原,以汉中为基地,进入四川盆地。故建立了蜀口防御体系。
狭义的西线,指的是阻止敌人从关中进入汉中的防线。广义的西线,包括利州路、成都路、夔州路、潼川路的防线
所以讲,南宋政权并非一味退缩偏安,也是做了相当多的防御工作,每年用于军队的开支达到财赋收入的50%以上,战争时期甚至达到70%,再加了岁币支出与行政费用,国家的财政根本承受不起。对比一下,年左右的中国国防预算,也只是占总体财政支出的5%,穷兵黩武的美国,也只是占总体财政支出的9.8%。可想而知,南宋政权的压力有多大,人民群众的负担有多么的沉重。
金国南迁后,宋金对峙的形势:两淮、京西、利州为最前线
不过,再好的防线,也是需要人来经营的:天不生我崔与之,宋金防线如空设。
我们接下来看崔与之如何经营两准防线与蜀口防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