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中国地图上的一些奇妙的几何形状真的
通过百度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地图上,有一些鲜为人知但却真实存在的几何形状,这是巧合吗?还是古代人千百年来的智慧?
北京、西安、南京三地等距
我们用百度地图测距工具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恰好呈现出近乎等距的正三角形。
北京、南京、西安,恰巧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古都,而且分别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西安为代表的关陇文化是隋唐及以前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核心代表;以南京为代表的江南文化又是自南北朝以来南中国文化的核心代表;以北京为代表的燕赵文化则是辽金元明清以来中华文化的主脉!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周振鹤教授在年发表的论文《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中就曾指出:“中国历史上至今的主要都城都设在今天的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开封正好落在三角形的平分线上
也就是说,西安、北京和南京作为华夏都城的代表,其发展迁移的轨迹正好是中国古代王朝都城变迁的缩影,代表了中华文明精华的传递。而这三座城市所构成的大三角线浑然天成又等角等边,如果说是巧合,只能说这是华夏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自发形成的生存空间。一条黄河贯穿其间,奔腾的浊浪滋润了大河两岸的土地,肥沃的黄土养育了数以亿万的生黎,构成了华夏族人口的主干。
这个大三角线覆盖的区域恰好就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黄淮海平原,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中原”的范围了。而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建都,基本上都在这个等边三角形之内。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长安、洛阳之外,殷商的安阳、北魏的邺郡、五代-北宋的汴京也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在刚才做图的基础上,以北京为起点,连接西安、南京之间的线段作垂线,则刚好经过六朝古都之一的开封。更为神奇的是,开封的位置,刚好近乎完美地平分了北京、西安、南京构成的正三角形。中原王朝的都城正是由西安到洛阳再到开封,完成了前半段的“东西徘徊”,而后再次大踏步地南迁到金陵乃至杭州,又陡然北徙到燕京并持续至今。这一历史,再一次迎合了中国古代五大古都迁徙的历史脉络。
北京、成都、福州三地等距
除去北京、西安、南京构成的正三角形之外,中国地图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正三角形,即由北京、成都、福州构成的正三角形。应当说,这个更大范围的正三角形恰巧是中原内地的眼神也就是传统意义上中华腹地的范围。
中国历史上决定王朝兴衰的大战役基本发生在这个正三角形内,诸如:涿鹿之战、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垓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石亭之战、淝水之战、邙山之战、虎牢之战等。
而在这个正三角形的三边恰巧经过了西安、长沙、徐州三座大城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三座坚城,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精彩纷呈,这里不再赘述。
西安、长沙、徐州三地等距
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西安、长沙、徐州三座大城市恰好也构成了一个近乎等边的三角形。这个正三角形恰巧被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平分,在这一区域内,涌现出了楚文化、秦文化、中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处南北之中,所以也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刚才讲了这么多,除上述之外,还有一些常规巧合:如济南、西宁处于同一纬度,成都、武汉处于同一纬度。天津、济南、合肥处于同一经度,重庆、贵阳经度大体相同,连接南京、武汉、南昌、杭州四座省会城市恰巧得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些省会城市经纬度相同
综上所述,所有的这些地理分布的巧合都有着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华先民们在上古时期的开辟活动中就已经认识到了中华地理的概貌,并根据地理形势划分了天下九州,通过对上述地形地貌的认知,安排四时耕种,继而在各处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从而演变出百川汇海般的中华文明。
走出群星璀璨的洪荒上古,我们何曾叩问先人,到底是锦绣河山成就了如今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还是千百年来的华夏智慧改造了广袤的北国南疆?或许二者兼有吧,正是在东亚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华夏文明这样伟大灿烂的存在,而这份伟大的文明也成就了如此壮丽的河山。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画,追忆先人,面对着祖先开辟的热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全部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征程中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