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京杭大运河,还不是很了解它
我第一次知道京杭大运河,还是在中学时读了刘绍棠写的摆渡口以及运河的桨声之后,才渐渐了解的。近几年才知道,我的故乡半截河村里有一条河,原来就是大运河改道留下的半截河道。据通州文物专家周良先生考证,这条河才是隋炀帝开凿的运河故道。运河改道了,留下了半截河道,也留下了一片盐碱地。我就是吃着这片盐碱地上高粱、稗子,长大的。却原来,大运河和我如此亲近呀!刘绍棠笔下运河,那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好画面。帆摇柳影,桨声欸乃船工号子。;嘹亮动听。瓜棚豆架柳如丝,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读着他的小说,不知不觉地就会渐入佳境。可是,我在年第一回亲眼看到大运河时,我却失望了。那时的河水浑浊,河岸上的柳树也砍伐了不少,显得豁牙露齿了。
哪里能看到小说中写的白帆柳影,后来才知道,这全是因为大跃进闹的。那时,通州城里大炼钢铁,废水、污水流进了运河,合适怎会不浑浊?再说,大炼钢铁还是需要木柴的,不砍树到哪里去找?就只有砍伐运河岸上的柳树呀!我们就是在大运河哀嚎,哭泣之时,头一回看见我朝思暮想的大运河的。我和乡亲们过运河去郎府公社,帮助他们深翻地。当时,提倡共产主义大协作,我们村的干部极左,昼夜苦干,村里的土地烦了个遍,又跟着接到命令,到郎府公社杜柳棵村支援。老百姓徒步30多里,赶到马头公社的码头。我们从里上船过运河。深翻地的荒唐之举,让我有了第一回坐摆渡过运河的体验。几百号人,就凭一条小船摆渡。使船人,手持长竹竿,左一下,右一下。我们就过河了。老百姓没有过河的喜悦,只有疲惫、痛苦、怨愤。大跃进搅乱了大运河的诗情画意。大运河自然不明白,老百姓哪个能明白。
那时的运河,几十里都没有桥,往来的客人全靠摆渡。这也许就是古代的人们为了漕运商船顺利通过吧。其实,漕运粮船,早在清代道光中叶(年以前)就停止漕运改为海运了。一百余年来,运河至今还保留着旧貌,正表达着运河两岸的人们对往昔的追忆与怀想吧?我坐摆渡过运河,仅有这一次。后来到通州城里读书,才有了和运河真正亲密接触的机会。有一个星期天我们不回家,为了响应毛主席发出的到江河湖海里游泳锻炼的号召,我就和几个同学沿着运河西堤来到二道闸野泳,书生意气,无知无畏,为了显示胆识,我们几个,就全都从二道闸上纵身跳下。直入河底,抓一把泥,再浮上来。真是爽快呀!那时,大运河水,轻柔潺湲,干净清冽。浮萍水草,掠过双颊,小鱼大虾,历历可见。我们好像是大运河里的小娃娃。今日想来,依然激动不已。
没想到了第二年,即年,听同学说运河发大水了。我和几个同学赶忙去看。此时,大运河真正显出他那不平凡的气势。河水翻腾,浪涛漫卷。眼看就要漫过大堤了。我平生唯一的一次看到大运河汹涌澎拜的样子。当时的心里好害怕,这么大的水,要是淹了通州市区唯一的新华大街可怎办呀?还有西海子公园,天文站、新通剧场呀!当时有听到学校的广播说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坐飞机视察灾情,提出保卫天津的号召。此事,后来拍了一部电影,这部名叫战洪图的电影。是文革后期拍的,很真实,很动人,拿到今天放映,要比唐山大地震强得多。因为它真实。我和大运河的接触,也都是真实的画面。真切的感受。我写此文,就是要写出我的感受,我的感悟。可惜全是感性的。后来,读了些资料,听了有关专家的讲解,才渐渐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才知道,我身边的大运河。只是举世闻名大运河的一个源头,有点盲人摸象的意味。难免孤陋寡闻,无知妄说。我很羡慕,通州文联的刘祥先生,他是从北头一直走到南端,见多识广,值得佩服!至今,我已经略略知道,大运河是古人开挖的人造河。流淌了两千多年,功绩大大,即使今天漕运废弃。见不到航船帆影,听不到船工号子。也难掩历史上的辉煌。
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从西到东,直奔大海。大运河,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山水合一,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势利导,唯有大运河是人工开挖,其目的就是让它给社会造福,让它勤奋地工作。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查查辞海吧!词条介绍的是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这段解释,亦有不妥之处,应该是北起通州,南到杭州。流经公里,穿过18座大小城市。孕育着数千万子民休养生息。似乎更恰当些。想当年,大运河的河道里,舳舻千里。帆樯林立。浩浩荡荡,气势恢宏,谱写着历史上宏大的漕运变奏曲。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落日,运河漕运,一年四季都是一曲激越的歌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南方的秀色走进北方的豪壮,豪放与婉约的融合、大运河彰显着人间道诗情画意。世界上,没有那条河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有如此繁重的承载。也不会有如此的美轮美奂。
大运河,流经千里,心系万家。漕运的盛衰,关系到多少百姓的生计。大运河像一条龙,它的爪,它的须,它的每一个鳞片,关系到诸多行业的干活,挣钱、吃饭船主、商人,码头工人、船工号子、客店、饭铺、烟馆、小卖店铺、说书艺人、剃头挑子、洗澡堂子、杂耍场子这一切,都是喝着运河水解渴的。在公元17世纪以前,世界上没有那条河有日次繁盛。其中最热闹的要数我的故乡---通州。在古代,通州是最美的操心码头。这绝非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狭隘而是通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他的一度繁华,有如北宋汴河岸边的开封。形势使然。是自然形成的。对于大运河而言,它既是源头,又是终点,从京城来的钦差大臣,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丫鬟奴仆,衙役家眷都要在此登船南游,至于从南方运来的大米、丝绸、草叶、瓷器之类、都是专供大内的皇家御用之物,都要在这块宝地上卸载转运。从年,漕运渐渐废弃,经过一百多年之后,至今,通州的额两岸,还留下一些颇有漕运色彩的自然村名砖厂、瓜场、盐滩,皇木厂等村名,在古代,这些村子。也许就是皇家存放各种货物的仓库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