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生态新城小盐河的辉煌历史

北京权威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

文/高铁办

小盐河,水清岸绿,宛如一条玉带镶嵌在淮安生态文旅区。鲜为人知的是,这条河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沉寂过后又焕发新生。

淮河、黄河古道

伊龄阿纂修《淮关统志》卷之三记载:“盐河,即黄河故道也。”乾隆《淮安府志》卷之八记载:“盐河。治北,大河故道也。”这里的盐河,就是小盐河,曾是淮河、黄河故道。

乾隆年间《大运河地图:从北京到长江》

历史上,淮河曾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明史·河渠二》记载,“黄水抵清河与淮合流,经清江浦外河,东至草湾(注:今古淮河湿地公园内),又折而西南,过淮安、新城(注:今淮安区)外河,转入安东县(注:今涟水县)前,直下云梯关入海。”

淮(黄)河东经清江浦后,在草湾急转弯向南,再折向东经淮安城,而草湾往南的淮河段,则是小盐河的前身。

唐朝淮河走向,可见楚州北的弯道。原图

隋唐宋时期,小盐河所在的淮河楚州至泗州段,是大运河的重要部分,来往船只千帆相接,四时不断。

小盐河所在的淮河段,又称山阳湾,走势曲折蜿蜒,水流湍急,无数船只在此沉没。《宋史·乔维岳传》载:“淮河西流三十里曰山阳湾,水势湍悍,运舟多罹覆溺。”为避淮河之险,北宋乔维岳开凿沙河,自楚州末口至淮阴磨盘口,后来明朝陈瑄在沙河故道的基础上开凿了清江浦河(里运河)。

南宋绍熙五年(年),黄河夺淮入海,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导致淮河下游河床不断升高。小盐河的北端草湾,由于弯度大、河床变高、地势低,黄河多次在此决口。

乾隆年间盐河走向。图源:乾隆《山阳县

《明史·河渠二》记载,万历四年(年)二月,因黄河在草湾屡决屡塞,安东(今涟水)只文庙、县衙仅存椽瓦,漕运总督吴桂芳建议放弃安东以拯救淮河下游,(万历)“帝不欲弃安东,而命开草湾如所请。”

乾隆《淮安府志》·卷四记载:(黄河)“经淮安新城北,达安东。万历四年,开草湾河成,河渐北徙,始免逼城之患矣。”草湾开河后,黄淮河水自此绕开了淮安城(今淮安区),从草湾直接流往涟水方向,在涟水汇入正河道,抵云梯关入海。

盐运要道

万年四年(年),草湾开河后,草湾以南的淮河古道则水缓沙停,河道形如沟,河滩变为盐厂,成为盐运要道,土人呼为盐河。

乾隆《淮安府志》卷之八《水利》记载,小盐河“本来无坝,因蓄水运盐而设。乾隆八年,因奉旨挑浚乌沙河、渔滨河灌溉民田,而盐河底仰走水,盐船难行,于是汇入水利工程,南至乌沙河分流处,西北至草湾三坝,曰盐河”。

小盐河南起乌沙河尾(西端),北至草湾三坝(三坝、老坝村境内)紧临黄河,淮北的盐南下多经此河,小盐河成为盐运要道。

光绪年间的盐河走向。图源:《绘造江南

张煦侯《淮阴风土记》第五章记载,据草湾70余岁的老人嵇秀生回忆,道光十三年(年)前,淮北盐场产的盐由船运,在草湾坝口入盐河,经盐河到达河下(淮北盐运分司驻地)的掣验所,坝有老坝、二坝、三坝,相距各里许。

道光年间,改“纲盐制”为“票盐制”后,西坝取代河下成为淮北盐集散中心,作为曾经盐运要道的小盐河,逐渐没落,成为一条普通的河流。

盐河示意图,图源:《续纂淮关统志》

在年的卫星地图上,我们可看到小盐河的走向:北起老坝村,经三坝、黄元等村,南端在板闸汇于大寨河,交汇处与乌沙干渠相距70米。

焕发新生

随着生态新城的建设,沉寂已久的小盐河重新焕发生机。

通过优化规划,小盐河涌翠路南段新建河道,沿着承恩大道与大寨河交汇,原河道南部与淮安森林公园湖泊融为一体;涌翠路至徐杨路段与原先流向大致一样。

经河道清淤拓宽、生态河道护砌等一系列治理,如今的生态文旅区段的小盐河已成为融合水生态景观、群众休闲健身等为内容的城市生态水道。

时光荏苒。小盐河,这条曾经的大河古道、运盐要道,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