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强还是北强数据说话多维解析南北城
宏观经济社会概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水平,40年平均增长速度达9.4%,堪称世界奇迹。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增速换挡,GDP增速于年“破八”,于年“破七”,但是增量仍然可观,每上升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5年前的1.5个百分点和10年前的2个百分点。
增长放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规律使然。通过比较德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发展轨迹,发现经济在高速(10%左右)增长之后,增速会逐渐回落,收敛到中速增长(5%左右),然后再到低速增长(2%左右)。
图中国经济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8.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6%,进入城镇化中期。40年来全国城镇人口翻了两番多,自年以来城镇人口增量长期高于总人口增量,而非城镇人口则一直保持负增长。城镇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所用的时间从过去的15年缩短至7~8年,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
图城镇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各个地区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人口跨地区流动更加活跃,城镇化进程差异凸显,经济规模和收入梯队已然形成,各地房市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本文拟在南北地区各选取一些样本城市,进行比较分析,用数据说话,南北地区各城市的强弱差距。
南北地区城市样本
本文以地理上的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选取该线以北的北京、天津等15座城市作为北方城市样本,该线以南的上海、南京等19座城市作为南方城市样本,对南北地区城市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图南北地区城市示意图
南北地区样本城市人口PK
从人口规模来看,年北方地区15座城市常住人口约1.38亿人,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哈尔滨、郑州、西安位居前六,常住人口均超过1,万人,汇聚了北方15城中57%的人口。京、津两市人口占比超过1/4,且近十年常住人口分别增加.2万人、.6万人,在北方各城市中人口吸引力最强。在强省会战略的推动下,郑州、西安、济南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有大量人口涌入,尤其是本省内人口。而哈尔滨、长春近十年间常住人口不增反降,沈阳、大连、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平均每年人口增加不超过10万人,对外地人口的吸引力较弱。
同时,南方地区19座城市常住人口约2.03亿人,平均而言南方各城市人口更多。其中,重庆常住人口数量最大,超过3,万人,其次是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武汉、苏州,均是千万人口大市,此7市人口之和占南方19市总人口的六成。南方地区明星城市众多,不仅沪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增长名列前茅,还有成都、重庆、合肥、武汉、杭州、苏州、长沙等城市备受青睐,平均每年人口增加超过15万人。
从人口规模和增量来划分,可将南北地区34座城市分为四个梯队:
1、人口规模超过1,万,且近十年年均增长超过15万人:南方地区7市,北方地区4市;
2、人口规模超过1,万,但近十年年均增长不足15万人:有2座城市均在北方地区;
3、人口规模少于1,万,但近十年年均增长超过10万人:有5座城市,与一线城市相比可谓“小而美”,除了济南其余4市均在南方地区;
4、人口规模少于1,万,且近十年年均增长不足10万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各有8市。
图南北地区样本城市人口规模梯队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南方地区城镇化步伐更大。本文所选样本城市中有23座城市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水平(59.6%),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各有10座、13座。另外,北方地区5市、南方地区7市城镇化率超过70%,已进入城镇化后期。而南宁、石家庄、重庆、哈尔滨、长春等市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城镇化率不足50%。
图城镇化三阶段
南北地区样本城市经济规模PK
从经济规模来看,年样本城市中有15座城市GDP超过万亿元,北方地区仅北京、天津、青岛、郑州四市。从人均水平来看,年17座城市人均GDP突破10万元,北方地区6市,即北京、青岛、天津、大连、济南、郑州。在经济规模较量中,南方地区入围城市数量占尽上风。
图南北地区样本城市GDP及其近十年增速
图南北地区样本城市人均GDP及其近十年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北方地区的石家庄、哈尔滨、郑州、西安、青岛、保定,年常住人口在1,万左右,与南方地区的武汉、苏州、杭州三市人口规模相近,但是无论从GDP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进行比较,都与南方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哈尔滨、石家庄和保定在追赶南方城市的过程中任重道远。
另外,北方地区的长春、济南、大连与南方地区的福州、南宁人口规模相近(万左右),经济总量与福州接近,都在7,多亿元;而在人均水平上,大连和济南都高于福州,长春略低,南宁经济规模相对最低。
南方地区高收入城市数量碾压北方地区。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或超过6万的城市有8座,位于收入第一梯队,南方地区有7市,即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广州、南京、深圳,而北方地区仅北京入围。
在第二梯队的17座城市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各有9市、8市,中等收入的城市队伍相差不大。在收入少于4万的第三梯队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城市数量也基本持平。
图年部分城市收入梯队
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