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蠢材梁武帝用淮河水攻敌,敌军安然无恙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新药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dianxinbingli/21251.html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又一个漫长的割据混战时期。每到这种天下分崩、连年征战的乱世,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短命王朝成批出现又昙花一现般迅速败亡。二是昏暴之君、奇葩人物和事件,各种令人瞠目结舌之人,匪夷所思之事,在那个年代都成为司空见惯的常态。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就是这样一个很有“个性”的蠢材皇帝。梁武帝在位时期,南方的梁朝与北方的北魏,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霸战。双方以淮河流域为主要交战区,你来我往反复厮杀争夺。双方都势均力敌,互有胜败。修筑浮山堰水淹寿阳,就是梁武帝一手操刀的对北魏进行的一次荒唐的攻击战。

修筑浮山堰的缘起

南北双方战线虽然暂时维持稳定,梁武帝萧衍心中却有一个深重的隐忧。淮河中游的军事重镇寿阳,在南齐永元二年(公元年)就被北魏夺占。北魏占据寿阳,就在南梁的淮河防线上深深楔下一颗钉子。北魏名将李崇镇守寿阳,李崇“沉深有将略,宽厚善御众”,人称“卧虎”,经常发动对南梁的攻击,“侵犯边境终无宁日”,对南梁构成极大威胁。

卧榻之旁,岂容它人酣睡。梁武帝处心积虑想夺回寿阳,重建淮河防线,无奈对手李崇也深知其中利害,寸土不让死守寿阳。兼之寿阳城高池深,城防设施完备坚固,强攻硬打也难以奏效,梁武帝多次发起攻击均告失利。

直到天监十三年(公元年)冬十月,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北魏武将王某出兵南下侵犯南梁,结果遭到大败,被南梁大将李略杀得几乎全军覆没。王某遭此惨败,不敢再回北魏,一横心投降南梁。

王某长年在淮河区域征战,对淮河一线地形地貌十分熟悉。为了获得梁武帝的信任赏识,他向梁武帝献上了一个水攻寿阳城的计策。

浮山堰之计

此计的梗概是:寿阳城虽易守难攻,但也并非铁板一块。南北朝时的寿阳城,紧邻淮河,地势低洼。因此不妨考虑采用水攻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在寿阳下游的河段建立一座大坝阻断淮河,人为抬高淮河水位,造成河水泛滥,“制造”一场洪水淹没寿阳。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全歼北魏守军,重新夺回这一重地。

水利专家眼中的浮山堰

梁武帝听后怦然心动,立即着手实施。他派遣当时著名的水利专家祖祖暅、陈承伯沿淮河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了“淮河三峡”之中的浮山峡。这里的河面宽度大约在0米左右,在“淮河三峡”之中宽度虽然较大,但也正因为如此,水流也较为平缓,两岸地势没有其他两峡那么险峻,非常便于施工。

但祖暅从水利学的角度,最终否定了这个计策。他认为,“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功不可就”,淮河两岸多为松散的沙壤土,在淮河上建立这样一座土坝,难度极高,近乎不可能。

其实这只是祖暅较为婉转的说辞。作为治理淮河的专家,祖暅深知,淮河与长江、黄河、汉水并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水量极为丰沛。即使年年勤加治理疏导,尚且年年泛滥,洪水为害之烈仅次于黄河。这样一条汹涌大河一旦被强行阻断,只怕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梁武帝眼中的浮山堰

然而,急于击败北魏、夺回寿阳的念头,在梁武帝心中已经不可遏制,哪怕有一线希望他也要试一试。在淮河上修筑浮山堰,已经成为他眼中克敌制胜的“神器”。公元年年底,梁武帝一声令下,浮山堰工程隆重上马。

由于工程量太过浩大,梁武帝下旨从徐州扬州等地民户按“四户一丁”的标准抽调民夫,加上临时调来的军队,“役人及战士合二十万,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筑土,合脊于中流”,20万人云集淮河浮山峡,从两岸同时筑坝,力争在淮河中流合龙。

民夫眼中的浮山堰

对参与修筑大坝的民工而言,浮山堰工程堪称“活地狱”。因为工程过于浩大,采挖搬运土石方量也极为庞大,梁武帝急于求成,不分昼夜、寒暑无间,严厉催督民夫们施工。艰险的环境,繁重的劳役,严酷的监工,使得民夫大批死去,“死者相枕”,“死者什七八”。

随着大坝一天天向中流延伸,水道骤然变窄,河水流势日渐汹涌,冲击力越来越猛烈,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而淮流驶漂疾,将合复溃”,好几次大坝即将合龙又被激流冲开。

梁武帝急得直跳脚,技穷之下,他认为是由于沙土太轻难以抵御洪流冲击,于是下令大肆搜集全国铁器,“大则釜鬵,小则鋘锄,数千万斤沉于水,犹不能合”,依然无济于事。最后大将康绚献计,让民工们“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把巨石填充在木笼中填塞到合龙处,最后浮山峡两岸百里之内,“冈陵木石,无巨细必尽”,费尽周折,大坝才彻底合龙。而此时已经是公元年,距离开工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

这座浸透数十万民夫血汗的浮山堰,“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如同一道巨大的铁闸门,把淮河拦腰切断。

北魏人眼中的浮山堰

浮山堰完工后,被阻断的淮河水水位迅速抬升,无处奔流的河水开始向上游倒灌,“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地”,淮河两岸百里之内尽成一片泽国。局面最初还是按照梁武帝的设想发展,上游的寿阳城,终于被溢出河道的淮河水浸泡淹没。

问题是浮山堰修建时间跨度太长,北魏方面早已获知了南梁的计策,做好了准备。北魏人最初计划出兵破坏浮山堰,尚书右仆射李平懂得水利,他淡然一笑说:“不假兵力,终当自坏”。不用搭理南梁,迟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于是北魏寿阳守将李崇采取第二方案,提前“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阳城坏”,在八公山地势高爽之处建造好了新城。淮河水淹寿阳之前,李崇已经组织军民安全撤离,“徙顿于八公山,散就冈垄”,北魏军民毫发无伤,浮山堰成为他们眼中的笑柄。

浮山堰之殇

而南梁境内的浮山堰已经险象环生。被阻遏的淮河水位一天天抬升,逐渐逼近大坝顶端。而坝顶又不能无限加高,土石大坝也根本抵御不了激流的冲刷浸泡,溃决只在旦夕之间。

梁武帝这时才隐隐感到,自己办了一件天大的蠢事。看着浮山堰拦住的淮河波浪滔天,梁武帝再也顾不上想那个什么劳什子寿阳,只想着怎么处理这一汪淮河水。挡又挡不住,放又不敢放。而一旦溃堤,前功尽弃还是小事,下游南梁境内就要遭受亘古未见的洪水袭击,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还是水利专家祖暅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湫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一直这么硬堵着不是办法,大坝迟早溃决。但也不能贸然扒开浮山堰,不然瞬间就会形成一泻千里之势。和溃决没什么两样。只能在浮山堰两侧开挖泄洪道,减轻大坝压力,或许能破解危局。

祖暅的建议立即得到执行,南梁组织民夫在浮山堰两侧山谷中开凿泄洪道,“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水日夜分流”。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淮河上游来水远远多于泄洪道排走水量,水位并未下降,依然还在缓慢上升。所有人都绝望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年九月,一场大暴雨带来的秋汛,使得淮河水位暴涨,脆弱的浮山堰再也难以抵抗洪水冲击,轰然垮塌。“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馀万口皆漂入海”。淮河下游两岸南梁百姓军民十余万人。无数村落房舍被洪水冲走,酿成了一起令人痛心不已的惨剧。

对大自然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妄想靠一腔野心驾驭奔腾咆哮的淮河,军事蠢材梁武帝终于自食恶果,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只可怜那随波而逝的十余万苍生,白白成为梁武帝野心的牺牲品,令人痛心不已。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南史》《魏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0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