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秦岭驿站,讲述南北不同,苏东坡石鼻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苏东坡去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不熟悉的地方,他都要游览一番,探寻名胜。后人读着他的诗文,可以跟上他的步伐,畅游天下。这首《石鼻城》是他跨越秦岭时写下的作品,通过北方人和四川人对石鼻城的不同看法,暗中发表了一点点牢骚。由于诗中运用了比较的写作手法,显得很有新意。
石鼻城在宝鸡的东北方,靠近渭河,位于秦岭北坡,是一座驿站。现代人都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分界线。秦岭南北两坡的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接下来,就看看苏东坡怎么写。
秦岭一线原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下没有了战争,百姓可以自由翻越秦岭。“征夫”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指打仗的人,其二是指出远门的商旅,很明显在诗中指出门在外的人。
天下太平的时候,翻越的秦岭,往来南北之间的人们匆匆忙忙,片刻也闲不住。北方人来到石鼻城,看见巍峨壮美的秦岭,都觉得险要无比。居住在蜀地的人来到这里,会觉得秦岭也不过如此。秦岭哪怕再高大险峻也比不上蜀地的高山啊。
苏轼一行人等从秦岭北坡向南坡进发,趁着朦胧的月色,渡过湍急的渭河。一路上风景有了显著的变化,开始出现流水潺潺和幽深竹林。
整首诗读下来,会发现有三组对比。第一组对比,战时和太平时,秦岭两侧的不同。第二组对比,北方人和四川人,看到秦岭不同的感受。第三组对比,苏东坡和朋友由北向南出游,路上景色的对比。他用三组似乎想说点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说。
有学者考证,这首诗写于公元年。年,宋仁宗驾崩,宋英宗继位。宋英宗对苏东坡很有好感,想把他提拔为近臣。不过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觉得新皇刚刚登基,不适合马上提拔苏东坡。
原因很简单,宋仁宗夸苏东坡可以当太平宰相,这样的人才应该反复磨砺,不能早早地委以重任。就这样,苏东坡在仕途上少了一次一飞冲天的机会。
仕途失意,当然要发表一下感受了。当他游历石鼻城的时候,会感慨一下,不同人看到的景色不同。言下之意,你们觉得苏东坡会是一个“官迷”吗,苏东坡的志向不是当官。比如,观察南北不同,就比当官有意思。当然了,这只是一家之言,也许苏东坡不是这么想的,但谁又知道呢。
拓展阅读
清正廉洁,政绩斐然,人称“况青天”
规劝好友不要沉迷享乐,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四句诗竟然有两句一模一样,苏东坡《庐山烟雨浙江潮》
故地重游忆亡妻,贺铸《鹧鸪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