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太守陈登的运河故事绿杨夜话
一条大运河,绵延数千年。在这条河的历史上,留下过很多人的足迹。三国时期的广陵太守陈登,就曾兴修水利,疏通邗沟。
陈登像安玉民绘
陈登出身于世家望族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淮安市涟水县)人,任广陵太守,兴修水利,有大恩于民;遏制孙吴势力向广陵地区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广陵地区免遭战火涂炭;疏通中渎水(邗沟),使得淤塞上百年的邗沟得以重新畅通,为此后沟通长江、淮河作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奠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基础;制定立足广陵,进取江东的战略规划,只可惜没有被曹操所采纳。
他出身于世家望族,《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注引《先贤行状》:“(陈)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陈登后来投奔了曹操。《魏书吕布传》记载:(陈)登见太祖(曹操),因陈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陈)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临别,太祖执登手曰:“东方之事,便以相付。”令登阴合部众以为内应。
兴修水利,重开古邗沟
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于汉献帝建安二年()派了文武全才的陈登到广陵任太守。据《后汉书》记载,此时的广陵被视为重镇。而曹操任命陈登担任广陵太守,可以说选对了人。
东汉建安二年,广陵太守陈登,因射阳湖风涛大,损坏船只,重开邗沟,将河线向西移动,不再经过博芝湖,而是由樊良湖北口穿过白马湖,再转入射阳湖入淮。因此原来的河道称为东道,改变后的称为西道。后来,这两条邗沟都有使用。
而他的另一项工程,就是开凿爱敬陂。 陈登还主持在仪征境内修建了一条人工水道,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条贯穿仪扬山区的水道称为元龙河(即现在的“龙河”)。其实,陈登修筑的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要数扬州“五塘”,因为它与扬州两千余年的经济、文化以及城市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五塘”是指陈公塘、勾城塘、上雷塘、下雷塘和小新塘五个人工湖塘。其中,以其姓命名的陈公塘最大,可灌田千余顷,塘址位于仪征白羊山以南,官塘集、龙河集以北,即使到了今天,塘址遗迹还依稀可见,当地人称其为“龙埂”。相传陈登修此塘是为了缓解仪扬山区的干旱灾荒。后人对陈登“爱其功,敬其事”,而将此塘叫做陈公塘,又称爱敬陂。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二三《淮南道》扬州江都县载:“爱敬陂,在县西十五里。魏陈登为广陵太守,初开此陂,百姓爱而敬之,因以为名。亦号陈登塘。”而在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三扬州府中记载:陈公塘,(扬州)府西五十里,与仪真县接界。后汉末,陈登为广陵太守,浚塘筑陂,周回九十余里,灌田千余顷,百姓德之,因名。亦曰爱敬陂,陂水散为三十六汊,为利甚溥。
挖塘筑坝,蓄山洪、积雨水,充分体现了先辈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时至今日,在仪征的丘陵地区,仍有用于农业灌溉的大小塘库数百个。
保卫广陵,两次取胜
除了这些,陈登在军事上也很厉害。当时孙策的用兵,几于所向无敌,独有两次攻陈登,都是失败的,所以陈登在广陵,确是孙氏的一个劲敌。
广陵地接长江,向为江东孙策所觊觎。大约在建安四年,孙策主动发难,派孙权跨江进攻陈登。敌军十倍于陈登守军,陈登镇静自若,命将士们严阵以待。为迷惑敌人,陈登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随后,陈登登上城楼,仔细观察敌军,认为可以出击后,突然打开城门,将士们如下山猛虎,奋勇杀出。孙权的队伍猝不及防,溃不成军,陈登取得全面胜利。
没过多久,仍不死心的孙权率大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广陵郡。陈登暗中命人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趁夜点燃,光照远近。孙权军发现后,误以为救军已到,十分惊恐。陈登见时机已到,亲率大军出击,一举击溃孙权军,再次取得了保卫广陵的胜利。
陈登曾经向曹操建议,立足广陵,进取江东的计划,而曹操没有采纳,结果后来非常后悔。《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注引《先贤行状》中记载:“孙权遂跨有江外。太祖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
陈登在广陵多年,治政有方,民赖其利,百姓对他感恩戴德。陈登后来转任“东城(今山东省濮阳市南)太守”,临行时,广陵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要随陈登一起北迁。陈登十分感动,耐心地劝说他们回去:“我在广陵任太守,吴寇频频来犯,总算勉强打跑了他们。我走后,你们不用担心,肯定会有更好的太守来治理广陵的。”百姓们终于被陈登说服,不再坚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