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夫差,不肯去甬东

贵阳儿童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1018/9576297.html

至今思夫差,不肯去甬东

1,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公元前~前年在位),吴王阖闾之子,是春秋战国时吴国最后一代国君。公元前年,吴王阖闾在吴越槜李之战中阵亡,夫差临危受命,接位吴国国君。公元前年,夫差在谋臣伍子胥的帮助下,在夫椒打败越国,越国降服吴国。后,夫差北上争霸。吴王夫差八年(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威服鲁国。吴王夫差十二年(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发兵北伐中原强国齐国,打败齐国于艾陵,又威服鲁国,把疆土开拓至齐、鲁的南方。年3月,河南固始县(河南省信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隅)城关镇砖瓦厂发现一座陪葬坑,出土一大批精美的青铜器和漆木器,其中青铜礼器有九鼎、九钟、八镈(bo’)、二簠(fǔ)、二壶、二方豆及铜罍(léi)、铜盉、铜三足壶各一件。漆雕木瑟、木鼓、鼗(táo)鼓、彩绘盘龙色彩鲜艳,其中三架肩舆(yú)为首次发现。第二年5月,在陪葬坑南侧13米处,又发掘了一号主墓,根据棺内头骨和盆骨鉴定,系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四周陪葬十七具男女奴婢棺木。专家论断,这一号墓主人就是吴王夫差的第一位夫人--------宋元公之女、宋景公之妹“季子”。考古表明,当年吴国的势力已拓展到现在河南一带。吴王夫差十四年(前年),夫差北上中原,会见诸侯在黄池(河南封丘县西南),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夫差在晋地显示了强大的军力,和晋结盟。吴国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一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但夫差犯了个重大的战略性错误,他没有听取谋臣伍子胥的策略,在夫椒对越决战胜利时没有灭掉越国,后又被勾践的阴谋所迷惑,放松对越国的警惕和防备,养虎为患。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年)十一月丁卯,勾践率越军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自刎而死。一代骁雄,兵败身亡,吴国为越国所灭,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2,孝子夫差

勾吴国由泰伯始立国。太伯带二弟仲雍等人,离开周原而奔荆蛮(无锡梅村一带),是为了顺从父亲要立小弟季历以便传位孙子昌的心愿,这是孝道的表现。后来,周王朝的建立,太伯是有不朽的功绩的。中国的圣人孔子赞扬太伯让王位的品德是“至德”,是至高无上的德行。而后,孝道一直是勾吴文化的精髓。至十九世吴王寿梦,他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眛,季札。老四季札博学多才,最受吴王寿梦所爱,想让他接班。寿梦立下遗嘱,说:兄终弟及,以次相传,一定要授位给季札。这之后,诸樊等三兄弟都孝守父亲遗嘱而为。

公元前年,吴王阖闾,举兵伐越,双方在槜李(今嘉兴西南)决战,越王勾践出奇计,把死囚编制成三组,并出动人的敢死队,扰乱吴军,吴军大乱。大将灵姑浮重伤阖闾右足,阖闾被迫还师,病伤而死,归葬吴,阖闾儿子夫差接位。《史记·泰伯世家》记载说:“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这是说,夫差当病危父亲的面,发誓报仇。《左传·定公十四年》记载说:“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这是说,在阖闾去世后,夫差牢记自己对父亲的誓言,派人站立在他出入的地方,提醒他,不忘杀父之仇,而他每次都坚定地说,是,我不敢忘。

夫差元年(前年),吴王夫差升大夫伯嚭为太宰,重用谋臣伍子胥,厉兵秣马,誓死打败越国。吴王夫差二年(前年),夫差在伍子胥的谋略下,发精兵攻打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一带)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和士兵五千人躲进了会稽山(浙江绍兴市东南),派大夫文仲通过吴太宰伯嚭求和,愿将政权交给吴国,勾践为奴,勾践妻为婢妾,出于仁义,吴王同意求和。夫差实现了为父报仇的孝道誓言,振兴了勾吴。

3,仁义夫差

吴王夫差是个仁义的君主。夫差的仁义典型地表现在他对勾践的宽容。越王勾践兵败夫椒,被吴国大军围困于会稽山,万般无奈,派大夫文仲卑躬屈膝地向夫差求和。伍子胥极力反对,《史记·泰伯世家》记载,伍子胥对吴王夫差说:“今不灭,后必悔之。”现在吴国十分强大,今不趁机杀了勾践,而宽赫他,是会有祸乱的!《国语》记载,“而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伯嚭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最终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意越国的求和,放了勾践一马。

夫差怎么会同意伯嚭的意见而与勾践相和呢?原因是勾吴文化是从中原而来的,夫差信守着周礼的仁义文化。《史记》等信史告诉我们,泰伯奔荆蛮开拓了江南的吴文化,吴文化打上了中原周文化的深深的烙印。越文化是南方文化。考古研究表明,吴文化和越文化是两个分支,吴、越不同族。吴民族属东夷民族集团的一支,越民族属百越民族集团的一支,吴、越明显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当代著名历史、考古学家张敏先生在他的论文《吴越贵族墓葬的等级研究》中指出:“吴越分属不同文化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吴越文化的发展轨迹异源殊途:吴文化来源于以陶鬲为主要炊器的湖熟文化,越文化来源于以陶鼎为主要炊器的马桥文化。”

曾经有学者认为,吴文化之前的先吴文化来源于越文化,但近代的考古研究已将先吴文化的脉络理清。年著名考古学家曾昭燏、尹焕章在其论文《试论湖熟文化》中,明确提出“湖熟文化”。年,在湖熟文化命名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为考古界所确认。专家们确定:“作为吴文化的前躯,湖熟文化应即先吴文化。”年,张敏先生发表《试论点将台文化》一文,又提出了“点将台文化”,论证了“点将台文化是湖熟文化的直接来源。”并指出,点将台文化深受中原龙山文化的影响。此研究成果得到考古界的公认。龙山文化—点将台文化—湖熟文化(先吴文化)—吴文化,这一文化系列就是吴文化系列。大致走向是由北而南。而考古研究表明,越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马桥文化。为考古界所公认的是,马桥文化的前驱是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的前驱是崧泽文化,崧泽文化的前驱是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这一文化系列,是越文化系列。大致走向是由南而北。

对于战败的敌国,就当时中原文化,就是太宰嚭所说:“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敌国降服就完事,不灭国,不夷宗庙。而夫差信守此则,施仁义,和越国。

夫差的仁义又表现在当越国大饥荒时,吴国救援越国。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夫差十二年(前年),越国遭水、旱之灾,发生大饥荒,“人民饥乏”。勾践派大夫文仲到吴国请求救灾。伍子胥激烈反对,而夫差认为“‘邻国有急,千里驰救。’是乃王者封亡国之后,五霸辅绝灭之末者也。”“吴王乃与越粟万石而令之曰:‘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于越,年丰而归寡人。’”

可悲的是,夫差施仁义于勾践,而勾践却不是个仁义之人。据《吴越春秋》记载,在夫差借粮给越国渡过饥荒的第二年,越国粮食丰收,要还粮给吴国,而勾践做了十分恶毒的事,他下令挑选了上等的谷子把它们蒸熟,然后才去还给吴国。吴王夫差得到越国的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对太宰嚭说:“越国的土地肥沃,他们的品种很好,可以留下来让我们的人民去种植它。”于是吴国就种植越国的谷子,谷子种下去全都烂死了,没有一颗发芽的,吴国因而大闹饥荒。

4,夫差开挖了中国历史记载中的第一条运河

吴国在争战中,善用水战。勾吴国处江南水乡,“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越绝书·记地传》),善于水上作战。春秋后期,作为水军的“舟师”已成为新的兵种,由于吴人善水,故吴兵在陆上为陆军,到船上为水军。据《左传》记载:公元前年(吴王阖闾三年)冬季,吴国进攻徐国,用了水战。吴军堵住了山上的水,再灌入徐国,使徐国大乱,然后精兵乘势掩杀,打败了徐国。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国发起了有名的对楚国的柏举之战。当时,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当吴军与蔡军会合后,另一小国唐国也主动加入吴蔡两军行列。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浩浩荡荡,溯淮水继续西进。

柏举之战,吴军把强楚打的一败涂地,充分显示了勾吴国水军的军威。

吴王夫差更是善于用水。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发起了对齐国的艾陵之战。公元前年,夫差听说齐景公已死,联合鲁国进攻齐国,公元前年5月27日,双方在艾陵地区(今山东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一带)展开大战,吴军大败齐军。吴俘获齐中军将国书及大夫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等,并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此为“艾陵之战”。

令世人瞩目的是,为发动对齐国的攻势,吴王夫差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开挖了我国历史记载中的第一条运河“邗沟”。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这一段文字只有8个字,却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一是“城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就是说,夫差建了“邗”城,就是今天扬州城的前身。这是历史公认的扬州建城史的最早记载。二是开挖了“邗沟”,这是后来的隋唐大运河的前身。举世闻名的我国的大运河的开凿,公认的在历史上曾有三次较大的工程。第一次是春秋时期,由吴王夫差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第二次是隋朝大业年间时,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这之后,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应该说,春秋前,我国劳动人民曾开挖过多条人工沟道,但在史书上被记载的,夫差所开挖了“邗沟”,是第一条。

在夫差对齐国用兵中,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吴国水军曾从海上进攻齐国。据《左传》记载:公元前年,“齊人弒悼公,赴于師。吳子(即吴王夫差)三日哭于軍門之外。徐承帥舟師將自海入齊”。“自海入齊”,这是有史书记载的、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的海上用兵,有专家认为,这可被看作是中国海军的起源。

5,夫差,失败的英雄

但是,夫差的一生犯了严重的战略性的错误,就是他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他轻敌了勾践。夫差错误估计了形势,也错误选择了战略对手,最终命丧国亡。

吴国的军队之所以能够胜战,主要依赖于其亦舟亦陆的水军。吴国水军的优势有两个,一是武器精良,民风剽悍;二是中原大国无水军。因此吴军相对于中原各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机动性。然而,相比于近在咫尺的越国,吴国水军就很难谈到有多大的优势。吴越同处百越之地,民风相近,武器精良程度也相去不远。《周礼·考工记》有“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同时,越国部队与吴国一样,也是水军。纵观春秋史,吴楚之战,吴国屡战屡胜。夫差对于齐、晋也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而吴越之战,双方胜负相当,吴国并不尽占优,勾践曾在槜李之战打败吴王阖闾。吴国欲图中原,必须先消灭身边的越国,一方面可以垄断水军优势,保持军事上的领先地位,一方面为自己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吴国真正的对手,是越国而不是中原的楚、齐、晋国。与齐、晋的争霸不过是胜负之争,与越国的战争才是生死的较量。对于这一点,伍子胥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夫差却不能。

夫差失败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他的固守着“仁义”意识。周灭商后,分封诸侯,建立了当时健全的社会政治秩序和一整套的意识形态。但是,社会的推进,形势日新月异;金属工具的进步,生产力迅速发展;武器和其材质的不断优化,军事科学的革新。各诸侯国已发生了极大的分化,诸侯国之间不断的争战,强国不断的吞并弱国。周天子已越来越无力控制天下大势了。《春秋》所载不过两百多年,然“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相应的,周礼、仁义等那些意识形态不停地遭否定。如楚国,后来的越国,已不再受周礼那套的束缚了。但是夫差意识不到,还固守着老一套,因此对伍子胥的劝说不但不听,还十分反感。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对伍子胥的劝告说:“子无乃闻寡人言,非忠臣之道,类于佞谀之人?”认为伍子胥的话不是忠臣的做法,而类似于巧言谄谀的人。夫差还以为,他守的那一套的“仁义”,人家也会信守,勾践也会信守,因此使他在与勾践的相争中败北。

据《史记》记载:越国日益强大。吴王夫差十八年(前年),越王勾践率兵攻打吴国,打败吴师于笠泽(苏州市南之吴淞江)。吴王夫差二十年(前年),越王再次攻打吴国。吴王夫差二十一年(前年)越军围困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年)十一月丁卯,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无奈向勾践求降。

夫差还痴想勾践能接受他的投降,保住吴国和吴国的宗庙。但勾践和他的谋臣们哪有这份仁义,哪会答应。据《史记》记载:勾践拒绝吴降,越王要送吴王夫差到甬(yong)东(浙江舟山),给以百家之税居住在那。吴国即将灭亡,吴的宗庙即将被夷平,自己还要受辱。《史记》记载说:“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夫差痛心地知错、后悔了,遂一死以谢勾吴和吴姓的子孙。

夫差,一个失败的英雄。正如宋代诗人李清照叹项羽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夫差,不肯去甬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3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