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中国北方的曹魏王朝是如何兴起的
引言
虽然汉王朝于公元年前尚未灭亡,但曹操从公元3世纪初年起就在渭水流域和中原执掌实权,史学家可以把魏王国(~年)的开国时代定为年。当时,曹操以有利于他的形势,而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他的野心促使他去征服长江流域,但公元年爆发在湖北长江流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却标志着对他这种扩展政策的遏制。
孙权(~年)和刘备(~年)的联军,迫使曹操遭到惨败,形成了中国分裂成三国的三足鼎立局面之前奏。这一国就是曹魏、由刘备建立的蜀汉(~年)和的孙权建立的吴国(~年)。曹操实施的政策与以汉未文化界的强大力量形成的倾向相吻合,这种倾向是典型“法家”的,也就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的。
曹操建立的政权具有一种军事专制的表象。这种新政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便是设置了大批屯田。在一个农民起义和内战导致农业生产明显衰退的时代,这种制度符合经济和税收的需要。所以,曹操创设的屯田与西汉时代的屯田不同,它们并非始终都由农业屯卒垦殖,而是由失去土地的农民居住。这些屯田并非全部位于北方边陲,而是一直扩大到了帝国内地。在豫东有些规模很大的屯田,共包括数万人口,人们甚至在淮河流域也会经常发现这类屯田。屯田客要被迫接受一种准军事组织,从国家手中接受农具和耕畜。
▲演员扮演的曹操农屯的创设和扩大,有助于启动经济和加强军事防御。它们与一种巨大的重建努力同时出现,即排灌水利工程、建造水库等······但它们也有一种更为重要的目的,即重新掌握那些摆脱了国家控制,并趋向于定居在地主富户家中的流民。曹操是一个太监收养的孙子,与汉末的望族没有任何血缘联系,他极力以损害那些在年杀戮宦官之后,立即强行登上舞台的乡绅大家族的利益为前提,而加强自己的势力。曹操的军队最早是由雇佣兵、旧土匪和流民、汉人和胡人(匈奴、鲜卑、乌桓、羌)组成的一种大杂烩。他正是依靠这些军队而获得了其全部权势。
为了确保其正在形成的帝国能有正常的征募兵源,曹操设立了职业士兵家庭“士家”,他们只能彼此之间通婚,慢慢地也可能会形成一种军事等级或种姓。完全如同过去在秦朝一样,这些人那征战的天职,受到了授予尊号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但曹操根据更广泛地利用在中国北方定居的旧游牧民的作用而重新改组了其军队,正是他们为他提供了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最熟练的骑射手。大量的征募以及对于草原部族的偏爱(曹操允许一大批匈奴人长期定居在陕西的东南),加快了同化的过程。在4世纪初叶,当已经汉化的旧游牧民,在中国北方形成独立王国时,这种同化的影响已经昭然若揭了。
▲战场上的曹操曹操政策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加强了刑法,这是对后汉时产生的法纪松弛现象作出的反应。正是在曹操死后,由其子曹丕于公元年宣布登基而创建的曹魏王国,对在汉代四个世纪中所完成的法律事业作了首次总结。魏国的“新律”在中国法律史上标志着一个重要时代。它启发影响了于泰始年间的年颁布的《晋律》的编纂者。《晋律》要比汉律详细得多,共款。它后来又由两位著名的法律诠释人作了疏议。其中一个就是杜预(~年),他是一个以其工匠之才能和注疏《左传》而闻名的人物;另外一个人是张斐(生卒年月不详)。曹操及其继承人所创大业之特征,是对政权的效率及政治集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