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黄维兵团,众多将领纷纷请战,陈赓托私
作者:太史小生
年11月23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率总前委指挥部离开宿县临涣集,向东出发了。10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一个只有40来户人家的小小村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四周柏树环绕,房屋是清一色的草顶、黄泥巴。
一、小李家村,一个普通地图上难得见到的名字,如今,成了总前委指挥部,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永远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里,东面是徐州至宿县的铁路,西面,是徐州至阜阳的公路,东距宿县只有30多公里,距离此时黄维兵团已经进至的南坪集地区,也就百里之遥,炮击声隐约可闻。
可能陈毅还没有太留意到他们所在的位置和他们的对手黄维兵团的位置竟然同在浍河边上,要是那样的话,陈毅也许会写一首类似“我住浍河头,君住浍河尾,彼此交战急,共饮一河水”的诗句了。
总前委指挥部设在一个叫李光者的农民家里,堂屋是作战室,墙壁四周已经挂好了大大小小的军用地图。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则住在村里的一个偏僻的小院子里。里外套间。刘伯承年纪大,陈毅、邓小平自然把他安排在里屋,他们两个则住在外屋。
一个指挥60万大军的指挥部,就这样安静地布置好了。
南坪集那边,敌我已经接火,大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此时,指挥部里略显平静。面对他的两个老搭档,平时沉默寡言的邓小平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股异样的情感涌上心头。
伯承,这个老搭档,从他们任八路军师师长、政委算起,已经共事11年多了,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他们一同走过了多少风雨征程,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啊!刘邓大军已经成为我军的专用名词了。战争进程加快,马不停蹄那,瘦了,是瘦了。
陈毅,这个留法勤工俭学的学长,交往的时间更长了,那时自己只有十五六岁,陈毅也就20来岁,岁月催人老啊,近30年的旅途,考验着、锤炼着我们这些当初的年轻人。别看他大腹便便,如今,也缩回了一圈。和蒋介石这个老冤家斗到了亮底牌的时刻,他们更需要多休息休息。
陈毅见邓小平看着他们两个不说话,用他那洪亮的嗓门打开了话匣子:“我的政委同志,从我们两个身上能看出什么名堂出来嘛。”
“最近太紧张了,我这个政委没有照顾好你们两位。你们太疲劳了,都瘦了。”邓小平说。
陈毅一听,哈哈大笑,指着邓小平说:“同志啊,你比我们更疲劳哟!你照照镜子,都胡子拉碴的了,眼窝也陷进去了。你是书记,责任比我们要大啊。你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哟。”
邓小平没有笑,他认真地说:“两位司令员同志,我比你们小几岁,身体也比你们好一些,具体工作让我多做一些,夜间值班也多值一些。这是应该的哟!”
刘伯承也和陈毅一起,爽朗地大笑起来。
陈毅说:“我们既要竭尽全力,恪尽职守,又要尊重政委的意见哟。”
刘伯承说:“在我们这把年纪里,这样的会战,决战,机会已不会很多啦。毛主席说了,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理应努力工作,拼命完成任务哟!”
邓小平说:“当然,大的决策指挥,还是要靠你们两位司令,靠我们三个‘臭皮匠’只是具体工作由我多做一些。”
说到做到,邓小平正式向作战科宣布:一般事情多找他请示报告,重大事情同时报告刘伯承,陈毅和他。
据当时的作战科长张生华回忆,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军情急,战事紧。电话铃声通宵不断,电报战报雪片般飞来。邓小平天天守在作战室,每天都要到深夜,甚至到下半夜,直到当天的战事没有大的变化后,他才回住处休息。
总前委的决定,大多数是由邓小平向各纵队传达部署的。他随时听取作战科汇报战情,几乎天天亲自和各纵队首长直接通电话,检查督促对作战计划,命令的执行,直接了解战斗进展情况,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晚上,为了在住宿的地方接电话而又不影响刘伯承、陈毅休息,邓小平让人把电话线拉得长长的,一有电话,他总是披上衣服,走到院子里去接。
相濡以沬,亲密无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之间并肩战斗的情景,在用钢铁和烈焰组成的战斗画面中,插入了一帧色调暖暖的小品。
二、刘邓介绍战场态势,分析战局
11月23日,即华野全歼黄百韬兵团的第二天,纵队于宿县西南5公里处邵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由我传达上级歼灭敌12兵团于江北的决心,动员各级充分准备,不惜花费最大代价获取全胜。
问题清楚而又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假如让黄维兵团的增援企图得逞,整个战争进程就要推迟!
……
权衡利弊,横下心来与黄维兵团决一死战实在是义无反顾。这样,既可除掉蒋介石手中的“王牌”,又可“承前启后”,使江北局面大定。
正因为这是知难犯险的战略决战,所以邓小平政委明确提出“拼老命”的政治口号,告城部队只要歼灭了国民党南线主力,即使把中原野战军打完,其他野战军也能渡江夺取全国胜利。
这种对于战争代价的清醒估计和顾全大局的胸怀,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英雄气概。
安徽宿县临涣集,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年11月22日。中原野战军各纵队首长济济一堂,脸上泛出大战前跃跃欲试的激动神色。
此时,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的战斗即将接近尾声,胜利在即:中原野战军下一步先打黄维的意向已基本定了下来,只待中央军委最后拍板了:从大别山到淮河平原,中原野战军和黄维这个冤家死打硬缠,也该有个了结的时候了。
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各路英豪就早早来到了会场,他们是,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第9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第11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
大家一边打着招呼,一边交换着战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缓步进入会场。宽厚的刘伯承和沉稳的邓小平同时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手下的战将,陈毅则不时和他们打着招呼。
会场安静了下来。
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李达首先介绍战场态势:
“目前,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黄百韬的兵团部及大部分兵力已经被我军消灭,邱清泉,李弥兵团被我军阻击在徐州以东大许家一带,援救黄百韬的企图已经成为泡影;黄维兵团孤军突进,在我中原野战军的追击之中,急于渡过浍河与迟迟不进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靠扰,摆脱目前的危险态势。根据这种情况,刘陈邓首长认为,此时正是歼灭黄维兵团的极好时机……“
“不过……,李达把话头一转,细细地介绍黄维兵团的实力,“黄维兵团由4个军,11个师外加一个快速纵队组成,是蒋介石的‘嫡系’在国民党数百万军队中,属于叫得响的“王牌”,其中的第18军是陈诚一手培植起来的。
该兵团的编成是这样的:10军,辖第师,第18师,第75师,计9个团的兵力,一色的日械装备:第14军,辖第10师、第85师,计6个团的兵力,一色的国械装备:第18军,辖第11师,第49师,第师,计9个团的兵力,一色美械装备:第85军,辖第23师,师,师,计9个团的兵力,国,日、美械混合装备。这是一支用目前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起来的钢铁部队,是蒋介石的一等精锐部队。
刘伯承接着说:“华东野战军正分兵南下,钳制徐州和蚌埠之敌。中原野战军的任务是,设法将黄维兵团包围起来,尔后分割歼灭。这可是块硬骨头啊,大家要充分认识围歼黄维兵团的艰巨性。打个不好听的比喻,这一仗好比是‘瘦狗拉硬屎’。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实力而言,我们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我们7个纵队拢共12万人,和黄维兵团大体相当。但是,由于我们在大别山的消耗和部分兵员留置,各纵队兵员明显不足。除了第1,第4纵队各有9个团,其余均只有6个团,第9纵队甚至只有5个团。平均起来,我们每个纵队只有1,5万人,其中第2,第11纵队只有一万二三千人。而我们的敌手黄维兵团,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之一,其中的第18军是陈诚一手培植起来的,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
黄维兵团大多为美械装备,有大置的坦克、重炮、自动步枪。而我们呢?我们除了几十门野炮,山炮、步兵炮和多门迫击炮外,基本武器只是重机枪,步马枪和手榴弹,而且弹药不足,处于明显的劣势。我们所面对的敌人的兵力之大,装备之现代化程度,是过去所没有遇到的,他们也必然会用坚固的工亊和顽强的抵抗来对付我们,这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邓小平接过话头,说:“因此,我们这次围歼黄维是非常艰苦的,也是非常光荣的。要消灭敌人,没有牺牲精神是不行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华野协同下,坚决完成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中野在这一仗中即使拼光了,也是值得的,中野打光了,其他野战军照样渡江,中国革命照样胜利。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家荡产的气魄,拿出‘拼老命’的精神,坚决歼灭黄维兵团!”
敢于实事求是地亮出自己的家底,勇于牺牲自己,承担起历史的责任,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的风格!
三、破釜沉舟,决一死战!血脉贲张,目光凛凛。会场内充满了决战前的激越情怀。大家纷纷表态,决心打好这一仗
各纵队领导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感染着。这些从枪林弹雨中冲过来的将领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从他们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把自己的生死置诸脑后。别看他们都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他们同时也是战士,胸中奔流的是年轻的战士的靑春和热血。
45岁的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首先站了起来,他风度潇洒,一副精致的眼镜更衬托出了他的儒雅之气。此时,他顾不得选词择句,而是直奔主题,慷慨激昂:
“我们4纵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一切牺牲承担更艰巨的任务,即使打到只剩下一个班,我本人也甘心当班长,一定坚持到最后胜利!”
陈赓此言一出,会场情绪更加高涨。陈毅心里暗暗叫好,好一个陈赓,什么都想争个第一啊!刘伯承,邓小平相视一笑。
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原来,从本年5月后,陈毅,邓小平就随4纵行动,4纵指挥所就成了陈毅、邓小平的临时指挥所,作为4纵司令员的陈赓,此时,就成了他们的直接助手,担负起了近乎参谋长的工作。
到11月10日,刘伯承司令员和陈毅,邓小平会合的时候,也是随4纵行动。围歼黄维兵团的意图,陈赓当然比别的纵队领导知道的早,可是,眼看着自己的部队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自己却插不上手,陈赓心里那个急哟!
他已经向刘伯承,邓小平要求了两次,要去直接指挥部队,却没有得到批准。没有法子,他就找陈毅,陈赓就有这个本事,在延安,他敢偷乘着朱德的车子出去玩。私事尚且如此,公事而且是大事,他可就更不能客气了,再迟了,等别人吃肉的时候,自己怕是连汤也喝不上了。
听了陈赓的请求,陈毅去找刘伯承、邓小平。陈赓不知道陈毅是怎么说的,反正是同意了,他那个乐啊!
不过,陈毅还是敲了他几句:“别激动得太早。黄维可是不那么好惹的。过去,你们机动作战多,大的阻击战可没有打过,阻击黄维兵团这样的大仗,更没有过。更重要的是,你们要有思想准备,我们对黄维不仅仅是阻击,还要围歼,那时候,你们要有担任主攻任务的准备,明打明的交手仗,马虎不得。”
“请司令员放心,要是打不好,你摘掉我的乌纱帽好了。”
返回4纵前,陈赓将全部通信分队留下来,以保障野司的作战指挥。途中,他还兴致勃勃地给随行人员朗诵了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词中的一段:
吉普车,美蒋运输来。闪闪电灯红胜火,轰轰摩托喉如雷。夜夜送千回。
谁也不甘落后,纷纷起立发言,声气明显粗了,大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静静地听着,他们要的就是这种勇往直前的劲头。
火候已到,刘伯承发话了:我们就是要用‘拼老命’这样通俗易懂的政治口号来激励军心,我看大家信心十足。眼下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是,黄维兵团为摆脱孤立被歼的危险,必定会拼死向津浦路靠拢,企图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合为一股。黄维会选择哪里作为主要通道呢?说到这里,刘伯承顿住了。
陈赓站了起来:“黄维兵团机械化程度很高,携带着大置辎重,又急于求进,我估计会选择宿县至蒙城的公路为主要通道。在宿蒙公路上,只有南坪集有座大石桥可以通过重炮,坦克……”说到此处,陈赓打住了。
英雄所见略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轻轻笑了。邓小平示意刘伯承先说。
刘伯承说:“陈赓同志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是怕他说完了,我这个司令员就没得说了。其实,他已经说得很明显了,点到了穴位。一句话,坚决扼守南坪集,是实现阻击和包围黄维兵团的关键。我看,坚守南坪集的任务就交给你陈赛了。”
在中野部队,4纵算是人强马壮,有4万人马,别的纵队是比不了的,把4纵放在阻击黄维兵团的关键位置,大家没的说。他们心里明白,不愁没有仗打,严峻的考验在等着他们。
23日,9纵在邵寨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秦基伟用浓重的湖北话鼓动说:“俗话说,十个麻子九个怪,一个不怪死得快!邓政委号召拼老命,陈赓说准备和黄维拼刺刀,谢富治要准备烧床铺草。他们准备横倒,我也不能竖着此战必胜,我们和黄维兵团,你死我活。”
6纵也不示弱。同日,6纵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赫赫有名的王疯睛说:“邓小平政委提出,我们一定要拼老命干掉黄维。我们纵队领导在刘陈邓首长面前是拍了胸脯,立了军令状的。我们请求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6纵,决不叫苦,决不怕伤亡,仗打不好,甘愿受纪律制裁。
黄维兵团是很强,但是已经陷入了困境,我们完全有把握消灭这股敌人。我们上上下下早就憋着一股劲了,要同黄维决一死战,现在是时候了,我们的决心是,上面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哪怕剩下一个人、一杆枪,也要战斗下去。贪生怕死者,退缩不前者,斩!”
看来,此12万人,绝非彼,12万人哪。
作者简介:太史小生,历史领域爱好者,特别是热衷于党史、军史的阅读与写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历史,更理性地看待历史,更流畅地书写历史。
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斧正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