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结合引水上山下田开方江苏组合拳对

近期,面对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和干旱,江苏省上下积极行动,奋力抗御高温干旱,确保生活、生产用水。   江苏省水利厅针对7月以来淮河以南地区持续晴热高温少雨、长江来水量明显偏枯的严峻抗旱形势,积极实施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等措施,全力维持全省主要河湖水位,保障农业灌溉和城乡生产生活等用水需求。仅镇江丹阳九曲河枢纽一天就抽水约万立方米。   南京、镇江等市纷纷启动抗旱应急响应,连云港、宿迁、淮安、南京、常州、无锡等地气象部门,多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仅8月15日夜间到8月16日下午,就实施人工增雨达11次......   南京:哪里缺水引到哪人机连轴保灌溉   为缓解旱情影响,南京市调度天生桥闸、秦淮新河枢纽、高淳蛇山站、六合红山窑枢纽等,累计引调水3.4亿方,保障秦淮河、滁河、固城湖等抗旱一级水源供给。调度湫湖、肖庄泵站分别向溧水中山、六合山湖水库补水,累计补水万方。   8月7日起,市、区防汛机动抢险队在水阳江临时架机60台套,每日向固城湖补水80万方。沿江沿河沿湖闸站全力开机引水,依托抗旱翻水线,加大翻水力度。全市各涉农区累计出动人员人次,抗旱灌溉站开机台套、临时架机台套,累计翻水6.67亿方。   “水稻在八月底九月初就抽穗了,现在一定要保证水分,哪个地方缺水就把水抽到哪去。到现在基本上没下过什么雨,全部靠灌溉。”南京溧水区明头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明头说。   8月21日下午,在南京溧水区明头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基地现场,种植约亩水稻,基地旁边就是水库,但现在基本见底,无法保证灌溉。   从7月开始,合作社所在的和凤镇就启动抗旱保供水工作,设置80多个临时泵站从石臼湖持续引水,多名值班人员轮班值守。   沈明头的合作社有大型泵站9个,8寸潜水泵4台,4寸潜水泵2台,汽油泵3台。为了能充分利用好水资源,种植户每天都在地头转,分段分区供水。他介绍说,白天是人工干,晚上是机器连夜干,24小时不停机。在石臼湖又加了一道管子,加大了送水量。   目前,溧水区农业受旱面积亩,其中,水稻受旱面积亩。   根据溧水区水务部门的统计,目前,共投入抗旱人员人,泵站开机台套,已出机潜水泵共37台套,开机打水时间超小时,总出水量超过万立方,改善灌溉面积亩。   苏州:引水上山取代靠天吃饭   7月以来,连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苏州市部分区域出现农业干旱灾害情况。苏州水务局制定相关水利调度方案,充分发挥“引江济太”等工程作用,落实各项引水抗旱措施,加大果树、茶树浇灌用水保障力度。   7月16日,苏州启动“引江济太”调水工作,通过调度望虞河水利枢纽闸泵联合运行,日引长江水量0至万立方米,入湖流量每秒50至立方米。   苏州各区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拿出实际举措,应对农作物缺水困境。   在金庭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亩至数十亩不等的果林、茶林,大都分布在岛上的丘陵山坡上。   但今年受旱情影响,曾经绿意盎然的山林一度在烈日暴晒和高温烘烤下变得枯黄。   “要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就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金庭镇副镇长、团委书记刘成说。   事实上,早在8年前,金庭镇就开始实践引水上山工程了。位于衙甪里村的仰坞是西山一处重要的果品茶叶生产基地。走进这个小山坞,一路上连一根临时搭建的抽水管也看不到,然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除了少数无人打理的果树、茶树出现了枯黄外,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就好像这场大旱唯独绕开了这个小山坞一样。   答案就在地底下。衙甪里党委书记吴健告诉记者,早在年,为了建设红桔保护基地,仰坞建了一个小型的“引水上山”项目,挖了三个蓄水池,通过一根埋在地底下的输水管道,将蓄水池连接起来,只要打开山脚下的水泵开关,太湖水就会源源不断地被输送上山,用来浇灌山上的林木。   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引水上山”工程是一件利益攸关的大事。“接下来,哪怕难度再大,也要想办法将这一工程实施起来。”金庭镇相关负责人感慨。   该负责人还表示,这些天,在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三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相关建设方案正在讨论深化,计划在全岛统筹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清洁小流域等引水上山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全岛的农业、水利、消防等基础设施。   盐城:农技人员下田为农作物“开方”   眼下也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秋粮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引水浇灌和病虫害监测防控,指导落实好各项抗旱措施;做好水泵等抗旱机具组织调度,组织农技、农机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业抗旱减灾,提高农户防灾能力。   8月15日一大早,在响水县泓宇家庭农场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里,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架无人机缓缓飞到玉米上方,在农技人员的操作下,无人机自如地变换着高度、速度与方向,一边飞行,一边施肥作业。“目前高温天气,我们实施多项防护措施,保障农作物的茁壮成长,预计在9月底采收,一亩地大概收获玉米0斤、大豆斤。”农场主沈丹丹信心十足地介绍。   响水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主要有2+4、4+4模式,即两行玉米四行大豆和四行玉米四行大豆的复合种植法,不仅保证了农作物对阳光的需求,同时也保证了玉米的产量。   响水县黄海农场技术员陈晗介绍:为了应对近期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我们结合病虫害的防治带入叶面肥,还有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增加作物的抗逆性,还定期对玉米大豆实施浅水灌溉,进一步促进农作物生长。   当前,除了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外,该县在田水稻也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均处于对高温热害比较敏感阶段,县农技人员纷纷奔赴田头,严格把脉,开出良方。“广大农户对秋收作物要采用合适增施氮肥的方法,增加植株营养,缓解高温热害的不利影响,在早晚低温时段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或调节剂,增强作物抗高温能力,有条件的稻农采用日灌夜排的方法换水降温,对处于花期的玉米可在早晨9点前采用人工拉绳、竹竿赶粉,或无人机低空飞行促进散粉,提高结实率。”响水县粮油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钱素菊介绍。

来源:我苏网

编辑:孙燕

审核:张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5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