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胡桢洪泽湖之操纵与防制淮洪
文
蓝豚
年1月,汪胡桢被浙江省主席张人杰,聘为浙江省水利局工务处处长兼副总工程师。
7月1日,导淮委员会在南京宣布成立。
导淮委员会设有工务处,工务处下设办公室、设计组、测绘组。
工务处的办公地点,设在距南京公里外淮安。
据说,当年就利用已废弃在淮安的槽运总督府为工务处的办公场所。
李仪祉,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并任工务处处长之职。
李仪祉深感导淮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要先制定一部宏大的导淮工程计划,以利于实施导淮工程。
李仪祉说:“受命之后,深恐才拙任重,竭蹶不前,有负政府民生建设之意,用多征集专门人才,以共仔肩。”
而编制导淮计划,又关系到国运民生,此事非同小可。
招聘人才,排到了第一要务。
于是,李仪祉先生在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汪胡桢。
汪胡桢是李仪祉的得意门生,在古诗词方面两人都有很高造诣,更是在运用西方水利科技的同时,都不忘研读古人的治水书籍,以吸取前人治水智慧。
8月,汪胡桢被导淮委员会聘为工程师。
9月,汪胡桢被导淮委员会转为技正兼工程师。
然而,在浙江这边,张人杰因江浙水利工作的需要,拖着迟迟不肯放人。
淮安这边,导淮委员会工务处几次电报,催请汪胡桢抓紧就任设计组工程师。
汪胡桢想到,失去入海通道的淮河,每年都有波浪滔天的洪水灾害。
联想到民五、民十淮河大水,洪水肆无忌惮地吞噬江淮百姓,万千人民流离失所。
最终,汪胡桢还是说服张人杰主席,安排了好浙江的诸项工作,临危受命,赶赴淮安。
年1月,汪胡桢接替许心武工作,就任工务处设计组主任工程师,承担编制《导淮工程计划》的具体编写工作。
在李仪祉领导下,汪胡桢带领设计组、测绘组人员奔波于千里淮河岸边,深入到江苏、山东、安徽三省淮河干支流及江、运、沂、沭、汶、泗及黄河下游各处查勘,广采众长,甄别、借鉴、采择各类意见、方案。
经过实地翔实勘测,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经导淮委员会统一意见后,确定:
以入江为主,入海为辅的分疏原则。
提出:导淮必须将防洪、蓄水、航运、灌溉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汪胡桢认为:“治淮之道,宜江海分疏,首次以防灾,便航运,裕农利为三大目的”,并编制到《导淮工程计划》之中。
“导淮之目的,曰防洪灾,便航运,裕农利,而发水电附之。洪灾为目的之主要者,先祛害,而后言利也。”
其间,须恺、肖开瀛、陈和甫、雷鸿基、林平一、蔡作翔等多人,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共同编写、绘图、编制导淮工程计划。
5月底,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国的第一部水利规划,《导淮工程计划》编制完成。
汪胡桢以渊博学识,宏图大略、远见卓识、构想科学、计划严谨、精心设计的方案,得到李仪祉首肯。
9月12日,《导淮工程计划》在南京通过论证,最终审定。
年1月,《导淮工程计划》付印。
4月12日,国民政府批准实施《导淮工程计划》。
为什么绕了一圈,先说《导淮工程计划》呢?与《洪泽湖之操纵与防制淮洪》有什么关联吗?
是的,在《导淮工程计划》中,第二章“排洪工程计划”第二节“淮河下游之治导”专门谈到了入江水道之决定、洪泽湖拦洪效能、排洪入江之线路、入江水道之设计、洪泽湖围堤之修筑等。
《导淮工程计划》中的洪泽湖之拦洪效能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本篇《洪泽湖之操纵与防制淮洪》的进一步展开。
《洪泽湖之操纵与防制淮洪》,成文于民国19年(年)4月28日。
即在编制完成《导淮工程计划》之前。
可能是作为《导淮工程计划》的一个方案草稿,或者说是素材。
而这篇《洪泽湖之操纵与防制淮洪》,却发布于民国22年(年)12月,《水利》月刊第5卷第6期的导淮专号(其二)之中。
也许是专门为《水利》月刊的导淮专题所提供的文章,也许是为了再一次回顾淮河重要防洪控制工程洪泽湖的一些设想方案和洪水演算成果。
《洪泽湖之操纵与防制淮洪》共分有:引言、淮水对扬子江的影响、洪水道泄量及洪泽湖面积、民国十年之洪水峰、洪泽湖拦洪效能之推算、结论等六个部分。
汪湖桢先生在引言中,首先对已知淮河最大洪峰立方米每秒时,对淮河洪水的出路进行了考虑,并依据对入海、还是归江(入江)的单位泄洪量投资估算,以及淮河入长江的安全水量与洪泽湖的蓄水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以上问题的提出,对研究近代以来洪泽湖工程控制应用的变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技术史料。
当研究淮河防洪问题之始,即有利用洪泽湖为拦洪水库之意想,且视为极端重要。
因淮河最大洪水峰,己知达每秒立方公尺,若辟一巨量之槽,以资排泄,则费巨工艰,必需水库停蓄,俾可限制至适中之泄水量也。
嗣后,又约略估计土方工程,知泄每秒1立方公尺之水,入海者须费00元。而归江者只0元。(视本刊五卷二期第一篇及第三篇)
《水利》月刊第五卷第二期第一篇:《导淮经高宝湖入江之研究》(汪胡桢)
《水利》月刊第五卷第二期第三篇:《导淮经盐灌河入海之土方估计》(汪胡桢)
关于汪胡桢的其他相关治淮文章,以后还将陆续推出和介绍。
似将全部洪水,输之扬子江,需款较省,然入扬子江之水量,事实上当有限制。
否则,扬子江水位升高,而排洪比降因之減少。且扬子江堤岸加高,及排洪道建筑工事,二者所费,或非省去之土方足以抵偿也。
洪湖水位,若使升高,高水时期,若使延长,则淮河洪水峰,可以大減。然事实上,亦有限制。
盖湖水位升高,足以增大洪湖上游淮堤及洪湖围堤建筑之价。
若泄入扬子江,须为扬子江安全担负之水量。
设另导一部入海,亦须在经济范围之内。
在此限度间,颇难决定。
且洪湖水位,及高水时期,不可过甚。
今欲求解决之道,必需矿研究扬子江在安全范围内,可能接受淮水之量为何如?
其次,汪湖桢先生进行了淮水对于扬子江影响的计算,即淮河洪水安全入江之量的研究。
算得,淮水入江口与镇江水位之差为1.09米,
民十洪水,由是淮水入江处水位,在吴淞零点上6.45米时,镇江水尺水位为7.54米。
实际影响镇江水位,约升高0.14米至0.15米。
淮水入江之量,须加以操纵,俾将来扬子江高水时,毋逾已往之最高高水位。
并使低于已往,俾扬子江下游地域,排水容易。
依据民国十年八月至九月扬子江镇江水位记载,并同时淮水入江逐日流量记载,确可操纵之入江之淮河水量,而不使扬子江水位高于最髙高水位。
因民国十年,江淮洪水,同时并涨,其猛烈殊为罕见,且非经过极长时期,当不再见。
故按此设操纵之法,可以安全运用。
第一图示,扬子江民十之高水位,及将来高水位,民十入江沂淮水逐日水量,及将来可以入江之逐日水量,亦各示于图之底顶两旁。
第三,汪胡桢先生分析了洪水道泄量及洪泽湖面积,及洪泽湖相关控制的水位高程。
洪水道,相当于现在的分洪河道。
洪泽湖洪水,欲其泄去,必先知洪泽湖在各水位之面积。
著《洪泽湖之水理》一文时(见本刊五卷二期),曾以量积仪量得湖面面积,而绘成面积曲线。
《水利》月刊第五卷第二期第四篇为许心武的《洪泽湖之水理》。
许心武,主要提出了洪泽湖为蓄水水库和洪泽湖为拦洪水库的概念。
其中,在洪泽湖为蓄水水库中,提出了面积曲线、容量曲线、进水量曲线、累积曲线、供水量曲线等绘制和推算过程。
惟湖之面积,只算至老子山。老子山以上水面,实亦湖面积之一部,故应估入之。
兹由安徽水利局印制之图,再用量积仪量取其他附加水面积,绘入第二图。
邻接洪湖之地,将来筑堤束范,以免水淹,故14公尺以上湖面积作为定数,即兆平方公尺。
兆平方公尺,即平方公里。其数值,已超现状水文资料中,洪泽湖校核洪水位17.0米时的水面面积。
次之,设置洪湖洪水道,俾于水位较高时,得泄最大洪水,亦较洪水初始时即泄者节省。
盖如是测湖水位在12.5公尺时,不使排泄最大洪水。而坝及洪水道之建筑,工费俱省。
然规定洪水道在水位过高时,排泄最大洪水,亦将延长洪水期,并增高洪湖水位。
故经数番估算,其高度定为13.5公尺。
以上,汪胡桢在年,最早提出了洪泽湖相关水位控制高程,并应用进《导淮工程计划》之中,为前期导淮工程实施所采纳。
12.5米,不使排泄最大洪水;洪水将至前,湖水位先落低至12.5公尺。
是否可以理解成,洪泽湖正常的蓄水应用水位,或者称汛前限制水位。
13.5米,排泄最大洪水,将延长洪水期,并增高洪湖水位。
是否可以理解成,洪泽湖洪水期,防洪最低水位。
14.0米,邻接洪湖之地,将来筑堤束范,最大洪水时限制至14公尺。
是否可以理解成,洪泽湖洪水期,最大洪水限制水位,或防洪最高水位。
第四,汪胡桢先生又回顾了民国十年(即年)的淮河洪水洪峰的绘制经过。
淮河洪水,以民国十年为最大。
其频率,估为百年以上或遇一次。然为淮域生命财产安全计,是必需预防之也。
蚌埠以下,无测流量测站,故泄入洪泽湖之水,无直接记载。
经各种方法推算,以得洪泽湖之进水(见洪泽湖之水理)最后择定蚌埠流量为主,另加31.8%为蚌埠以下洪泽湖受水面积之相当水量,逐年进水量曲线,各各绘出。
是项曲线,皆可合用,惟民国十年除外,是年为记载中最大洪水之年。
然以蚌埠上游决口,大部水量,自河他溢。
故民十进水量曲线,洪水峰失其尖顶,成锯齿之状。
曾屡改制,无有当者。(见洪泽湖之水理)
导淮委员会顾问工程师方修斯教授建议,民十洪水,以蚌埠上游堤决,改制洪水峰之法如下:于第三图,先绘锯齿状之洪水峰,伸展洪水峰迄至每秒立方公尺之线,乃再折下,使A之面积,等于B之二倍。A、B二面积,俱示水量,故A之面积等于决口时溢出槽外之水量,而B之面积等于溢后归槽之水量。
溢出之水,其大部分必由蒸发、渗漏等等消耗,故A必大于B。
然A与B之比,漫无一定,茲估假定A为B之两倍,民十改制之洪水峰,示于第三图,计算即依以为准。
第五,汪胡桢先生对洪泽湖的拦洪效能,进一步细化了推算过程。
推算步骤,简述如下:
(1)由二图知水位12.5公尺时,洪水道泄量,每秒立方公尺,相当于第十一日之进水量。
第十一日以前,洪水道足泄所有之进水量,并保持湖水位于12.5公尺之高。
(2)是日平圴进水量,为每秒立方公尺,出水量每秒立方公尺,相差每秒立方公尺,一日秒,湖中积水19兆立方公尺。(×=)
(3)湖水位12.5公尺时,湖之面积,由第二图,知为兆平方公尺。以除19得,升高水位△E,等于0.公尺。
(4)以0.公尺,加于12.5,得次日水位12.公尺。
同法继续推算,以迄湖水位达于最高,乃再回至原水位12.5公尺。
推算时逐日出水量,当毋逾可以入江之量。
江淮两洪水峰相遇,得洪水最烈之情状,是宜依此计算以求安全。
苟两峰稍一移动,则应潴湖中之水量,即可减少也。
洪泽湖水位涨落及逐日出水量,示于第四图。
第五图,为另一泄水之法,即除每秒立方公尺入江外,更泄每秒立方公尺入海。
此外,亦屡经计算,但其结果,未列入本篇。
推算结果,见原文中表A、表B。
第六,汪胡桢先生在文章结尾处,给出的一些重点,或者说结论。
操纵洪泽湖,最善之法,乃於出口处建筑活动坝,湖水位13.50公尺时,可泄每秒立方尺之水。
洪水将至前,湖水位先落低至12.5公尺。
逐日入江水量,应比照扬子江水位。无论如何,毋使镇江水位,超过民国十年最高高水位。
是可装设电报,通至芜湖,随时报告芜湖扬子江水位。乃可决定水入江之量,并操纵活动坝,使泄此量之水。
设江淮并涨,如民国十年者,湖水位得升至16.09公尺(视第四图)。
为备湖水位达16.09公尺之高,淮河堤防,及洪湖围堤,其高须与之相应。
洪湖水位,达16.09公尺,固鲜遇之。
例如民十洪水,其频率当在百年以上或遇一次,而江淮两洪水峰同时相遇,則频率更小。
若另辟一洪水道,以每秒泄立方公尺之水入海,湖水位可不至16.09公尺。
当洪水最烈时,洪湖最高水位,只15.30公尺。而洪水时间,亦相当缩短(视第五图)。
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