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联想记忆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记忆对于人们有着重大的意义。
记忆及其意义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通过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形成和积累经验;通过记忆,人才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丰富发展了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记忆,才能有心理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人的个性。
如果一个人没有记忆力,那就永远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对于一些无意义的材料,也要寻找它们的特点或人为的附加意义,用来帮助记忆。如对公元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可记为“一个”依次排的数。”公元年,马克思诞生,可记“两个18”。公元年爆发“五四”运动,可记为“两个19”等。教学生“漏”字时,为了让学生把这个字记住,教师形象地告诉学生:屋里进了雨水,就是“漏”等等。
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刻苦攻读,勤于记忆,确实记住了不少东西,但到应用知识的时候,往往失去条理,身临考场,往往不知所措,在答卷中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这就是由于只偏重知识的输入,而忽略了对输入知识的系统化组织的结果。在考场上常有这样的学生,有些本来已记熟的知识,可答卷时却想不起来了,出了考场却想起来了,但为时已晚,后悔不已。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是过度疲劳或学生的情绪过分紧张对记忆发生了干扰。一些教师不顾学生大脑的承受力,一味加快进度,布置大量的练习,搞满堂灌“题海战术”,把学生搞的疲惫不堪。
有的学生自己长期紧张复习,甚至考前还开夜车,结果导致脑神经细胞过度疲劳,出现了超限抑制,影响了知识的重现。
还有,一些学生参加考试时过于紧张,导致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高度兴奋,因而使邻近区域产生相对的抑制,引起暂时遗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劳逸结合、指导学生学习时科学用脑,不能搞疲劳战术,并针对考试紧张过度的原因,采取相应地措施,防止过分紧张的情绪干扰记忆。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了遗忘的原因和规律,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积极的措施,自觉遵循记忆的规律组织指导学生记忆,是可以防止过度疲劳和情绪过分紧张的干扰。
人的头脑,可以比为一座洋洋大观的图书馆。
书籍进入图书馆以后,要经过归类编目,才能有次序地陈列在书架上,需用的时刻,只要根据目录就能有条不紊地取出来。
如果一个人只注重知识的摄取,而不注意对这些知识加工、整理,使其系统化、条理化,那么获得的知识就会杂乱无章,这种记忆是零散的、无条理的,不利于使用时提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迟早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组织对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是极为重要的。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构成记忆的网络,可采取如下方法:
首先,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即掌握识记材料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如学生学习了地理课的经、纬线知识后,可将经线和纬线进行比较,在确立经纬线概念的基础上,对进入大脑的信息进行一番系统组织,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第二,使学生善于把整体的各部分纳入一定的知识系统。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学习过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知识的条理化。如,有的教师在教数学课中的四边形知识时,用系统图来进行基本概念的归类,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加工、以便于牢固地保持。
第三,使学生深刻领会基本原理和概念。任何详细的资料都要靠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只有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要领,也就是抓住知识中的关键部分,才能有助于提纲挈领地记住。
如有一位教师在政治课讲经济常识时,编制了一个提纲,勾画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四,红线串珍珠。有节地理课,教师让学生把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河、泰山和山东半岛、秦岭、淮河等几节课的知识串起来。教师挂出地图(中国地形暗射地图)让学生填图回忆,通过再认来“加固”表象。老师说:“这图中有很多珍珠,你们要找出来。”明确学习目的后,要求学生先填出华北平原一北起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脉,东到海滨,学生填出后,老师又问:“以太行山脉为界,向西,是什么地方?”学生指出黄土高原。这时教师又要求学生边想边填图。学生在图上填出一山西、陕西、甘肃一黄土高原上的两颗明珠-两块川地-渭河平原、汾河平原;“再指出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黄河。”
再让学生回忆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教师接着问学生:“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一?”学生齐答:“秦岭和淮河。”学生填图后,又问:“在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几颗珍珠是什么?在哪里?”学生由于回忆再认的活动,使追忆有了依据,许多人跃跃欲试,他们答出了煤海棉乡,答出了大同、开滦,答出了泰山、华山,答出了陇海线、京广线和京沪线······散落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上的一颗颗珍珠被黄河这条线串起来了。
这节复习课,教师根据成为系统的知识不易遗忘的规律,利用再次进行追忆,使学生理解了所识记的事物,黄河串“珠”是为了加强巩固,使知识系统从而得以保持,同时通过“串珍珠”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运用联想记忆法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
旧知识积累的越多,新知识联系得越厂,就越容易产生联想,越容易理解和记住新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尽量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造动脑的机会,进行联想训练,发展学生的联想记忆能力。客观事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着的,有的表现为相互依赖关系,有的表现为从属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在识记过程中注意反映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把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性质上相似的事物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是增强记忆的好办法。
如,在英语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纷繁的词汇,利用英语单词的构成规律产生联想的方法,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英语中的know(知道),act(行为)happy(愉快)既是词根,也是单词,当这些单词加上前缀或后缀,就构成knowledye(知识)inact(不活动)happiness(幸福)等等的派生词,又如modern(现代的)modernize(使现代化)modernization(现代化)等词,是词根相同、意义相关的同族词。
引导学生弄清词根词、派生词和同族词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可收到顺藤摸瓜的效果。
再如,在历史课教学中,历史事件的年代不容易记,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也可收到较好的实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