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未来怎么建蓝图大揭秘6000万人的

城市大观为您解读安徽省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年)

城镇化发展目标

年,全省城镇化率51%,城镇人口万人;年,城镇化率58%,城镇人口接近万人;年,城镇化率70%-73%,城镇人口-万人。

城乡空间布局

近期:发展形成“一圈一带一群”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一圈”为合肥都市圈,“一带”为沿江(皖江)城市带,“一群”为皖北城市群。

远期:加快发展芜马都市圈和淮蚌合芜宣发展(轴)带,形成“两圈两带一群”的城镇空间结构。

城镇规模与功能规划

合肥:全省的中心城市,皖中片区和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淮合芜湖宣城市带的核心节点城市,长三角西翼的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魁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芜湖:全省次中心城市,芜马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淮合芜宣城市带和沿江城市带交汇的核心节点城市,长三角西翼的中心城市。皖江开发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龙头地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安庆: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沿江城市带重要节点城市,皖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

蚌埠: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皖北片区和沿淮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淮合芜宣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皖东北的核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光伏、生物、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内河航运枢纽城市。

黄山:强化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地位,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先行区、全国重要的休闲产业基地和会展中心,支持和推动开展大黄山国家公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成皖南地区中心城市。

阜阳: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皖北片区和沿淮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皖西北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新兴能源和煤电产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马鞍山:芜马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沿江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全省先进制造集聚区,长三角经济圈重要的新型工业和山水园林城市。全省承东启西的先导区。第98条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发展空间指引

铜陵:沿江城市带重要节点城市,铜池城镇组群的核心城市。打造世界铜都和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创新、绿色、幸福的现代化滨江工业城市。

宣城:芜马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淮合芜宣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全省承东启西的重要先导区。面向长三角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成为苏浙皖交汇的区域中心城市。

六安:合肥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全省农副产品、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大别山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连接合肥经济圈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纽带。

池州:沿江城市带重要节点城市,铜池城市组群的核心城市。全省重要的新材料、新型化工基地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铜池一体化,共同构建沿江城市带中部中心城市。

滁州:沿江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全省承东启西的重要先导区。打造全国重要的家电、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加快构建“组团式大滁城”,成为连接合肥经济圈与南京都市圈、引领皖东跨越式发展的新兴中心城市。

淮南:合肥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淮合芜宣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的煤电化和矿山机械制造基地,建设成为依山傍水、生态优美的淮河流域重要的现代化大城市。

淮北:淮合芜宣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的的重要节点城市,淮宿城市组群的核心城市。打造重要的煤电化、矿山机械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开放带动、创新推动、宜居宜业的山水生态园林式城市。

宿州:淮合芜宣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的的重要节点城市,淮宿城市组群的核心城市。打造全省重要的煤电化产业、轻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加快融入淮海经济圈,建设成为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

亳州: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养生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成为辐射皖豫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

安徽省区位图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示意图

长三角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示意图

安徽省城镇等级规模现状

安徽省城镇等级规模规划

规划年城镇人口规模万以上城市1个,-万的城市1个,-万的城市4个,-万城市8个,50-万的城市3个,20-50万的城市5个;规划20-50万的县城40个,10-20万的县城7个,5-10万的县城6个,以及个左右镇。

区域性特大城市为合肥和芜湖;

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蚌埠、阜阳、安庆、黄山;

地区性中心城市为马鞍山、铜陵、宣城、六安、池州、滁州、淮南、淮北、宿州、亳州。

安徽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近期)

发展形成“一圈一带一群”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一圈”为合肥都市圈,“一带”为沿江(皖江)城市带,“一群”为皖北城市群。

安徽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远期)

加快发展芜马都市圈和淮蚌合芜宣发展(轴)带,形成“两圈两带一群”的城镇空间结构。

安徽省铁路网规划

重点建设安徽中心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全省形成沿江、东部、北部、西部四个交通走廊。

祝福安徽越来越好!

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4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