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水归正阳,淮上重镇小上海正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正阳关今位于安徽省寿县正阳关镇,正阳关历史地位显赫,曾经是淮上重镇,享有“小上海”之称。“七十二水归正阳”,至明代成化元年设立收钞关以来,这里一直是淮河中游的商贸大镇。道光二十年又设立淮北督销正阳关盐厘总局,负责将淮盐销往大别山区南五县(今六安霍邱固始商城和潢川)。
民国初年正阳关地图光绪十三年()年德国传教士骨贝德礼在正阳关东门建立福音总堂。年正阳关又成立皖北商务总会,江西、浙江、山西等,15个省的会馆接连兴建。英国俄国德国等国的公司也慕名而来,相继开张。真是舟车四达,物盛人众,帆船竞至,商贾沓来,繁华可及上海滩。
正阳关北门“七十二水归正阳”正阳关位于淮河上中游,是淮河,史河,沣河,汲河,淠河,颍河等十大水系及这些水系的支流河汇入正阳,总为七十二水。
年正阳关渡口淮河,淠河和颍河分别发源于桐柏山,大别山,和伏牛山。浩浩荡荡曲曲湾湾奔流到此,孕生出肥沃富蔗的淠东平原。公元前年,魏国开凿鸿沟运河工程,下游连颍入淮,此处所说的“颍”即正阳关。
正阳关南门内额题字解阜正阳关的古城门虽在历史上屡遭兵和洪水侵害,但至今仍保存有三座建于大清同治年间的古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已毁于解放前)。西门原内额题字,西映长庚,原外额题字,淮流管钥。在抗日战争年代,从淮南过来一条鬼子炮艇,从淮河上向城门楼猛烈轰炸,炸毁了西门。东门内额题字:朝阳,外额题字,熙宇春台。南门内额题字:解阜,外额题字,淮南古镇。北门内额题字:拱辰,外额题字,凤城首镇。
铁匠在打铁现在正阳关街面上有不少的铁匠铺,这与当年造船业兴旺有关,如今造船已不再需要铆钉之类,铁匠铁匠锤下锻造的对象换成了锄头铁锹刀具等物。
竹篾匠在编耙子远方通过船运来的毛竹在这里做成了耙子,竹筐等等,又通过船运往各地。
夜晚的城门前在淮河堤坡脚建立的码头泊岸一侧,正阳关造船厂马达轰鸣,电弧闪烁,一艘艘巨轮在工人们的手下已经完成,据听说从这里开出的万顿轮船现已飘洋过海走遍大洲大洋。时光然然,古镇昨天的辉煌并没因时间的流逝而成为云烟。
本文涉及的图片及历史文化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