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工程守护山水文脉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4月中下旬之交,巍巍大秦岭翠绿如海。生栖在这方“绿肺”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等各种世界罕见的珍稀动物,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春光雨露。茫茫秦岭,国之瑰宝。对于文化旅游工作者来讲,要当好生态卫士,同时要助力这座世界名山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让世界认识秦岭
对于秦岭,大部分人的认知源自于学生时代的《地理》课本,“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和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而现实中的秦岭,更多人了解非常有限。
云涌秦岭陈宏伟/摄
为了让世界真真切切的认识中国秦岭,年5月,全国多领域专家学者热情参与的“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促进工程”悄然启动,作为世界首座大山旅游纪年史的《中国秦岭旅游年鉴》首卷编纂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把史书和概念中的“秦岭”呈现在现实的山水天地间,是实施大秦岭文化传承和旅游联动促进工程的前提。年6月起,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和众多专家开启了多地联动办公模式——联合绘制首次“丈量大秦岭”实地考察线路图。
“丈量大秦岭”线路图
沿线景区为“丈量大秦岭”纪念护照盖章
年9月26日,在陕西、甘肃两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由中国地名学会、《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编撰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历史上首次“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与文化传播行动在西安和天水同时吹响了集结号。9月27日正值“世界旅游日”,来自地质、地理、考古、水文、地图、地名、旅游等多领域专家和文化学者等22人,正式从伏羲庙广场出发,浩浩荡荡地开启了“丈量大秦岭”、探访秦岭“边际线”的凿空之旅。
科考团专家在白石山下进行秦岭地质知识科普
让国人爱上秦岭
基于“丈量大秦岭”科学考察和课题研究成果,编纂世界上首座大山的旅游纪年史,是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促进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动员人们认识秦岭、保护秦岭、促进秦岭文化传承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
年5月至年7月,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组织专家、专业团队为此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根据专业认定的秦岭涵盖陕西、甘肃、河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7省1市的旅游地理范畴,关联33市、个县(区/市)的行政区域,编纂委员会组织编辑部查阅、梳理了多万字的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对秦岭旅游地理范围内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
在此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殿彬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著名秦岭文化学者王若冰、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原二级巡视员杨新波以及不少地质、地理、文化、旅游、地图、社会学专家自始至终全程参与编审工作。与年鉴编纂相同步,编委会还于年3月正式开启了“中华秦岭大讲堂”,线上线下向国人讲述秦岭知识,普及秦岭生态保护意识,呼吁构建秦岭生命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审阅秦岭旅游图
年9月,凝聚众多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心血与“为秦岭立传”情怀的历史上首本《中国秦岭旅游年鉴》()终于正式出版发行。
众多专家指出,首部《中国秦岭旅游年鉴》堪称关于中华秦岭人文与自然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综合性、科普性、文旅类历史文献和工具图书,不但在中国旅游史、世界山岳史上是一种巨大突破,第一次从现实意义上凝聚了“中华秦岭”的概念和形象,还将对人类认识秦岭、保护秦岭,推动秦岭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助力秦岭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培育和打造等方面产生历史性深远影响。
在《中国秦岭旅游年鉴》首卷编纂的同时,指引人们行游秦岭的历史上第一张《中国秦岭旅游图》的策划、编辑、绘制等进度,也让更多人充满期待。年5月,《中国秦岭旅游图》在万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