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神奇的寺庙,井口高过房顶相传曹操曾

白癜风早期证状的图片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817099.html

旅行有好多益处:新鲜满怀;见闻大开;观赏新都市的欢悦;与陌生朋友的相遇;能学到各种高雅的举止

文章类型

旅行见闻

文章字数

字,阅读约3分钟

01、序言

泱泱中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不断发展前行。地图上的那只雄鸡,尖锐的鸣叫破晓,震撼了全世界,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崛起了,至今仍不断发展前行。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文明古国中唯一独立幸存的,是什么给了中国这样的力量?是发展。是中国人民从古至今那份辛勤,勤劳的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屹立于世界之林。

02、古城合肥

安徽合肥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城因地处古淝河与逍遥河交汇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三国时期,孙权,曹操为合肥征战30余年,激战11次,为合肥留下了许多与三国有关的遗迹时过境迁,保存下来的遗迹不多了琐罗亚斯德教神庙就是其中之一。

明教寺位于市中心淮河路东段北侧一座高大的平台上。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一直屹立于此,守护着一方平安。据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年),孙权与曹操在淝河渡口爆发了著名的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此筑起高台,辅导强弩兵控制东吴水军,故名“教弩台”。

方弩台高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南朝梁武帝年间(-年),在平台上建有铁佛寺。后于唐朝(年)时重建扩建。名为明教书院,明代改为明教寺。现存寺院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年)。太平天国老人袁弘谟游历募捐,按原样重建。

03、明教寺

明教寺现存建筑由弥勒殿,法殿,藏经阁,讲经堂,斋堂,僧寮等组成,寺院飞檐翘角,风铃丁当,表现出佛教寺院庄严威严的建筑特色。唐代诗人吴子在寺内题写的一首诗:“曹公教弩台,今为僧寺,东门小河桥,吴朱骑于曾飞”,堪称教弩台与明教寺院历史的生动写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拜火教神庙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在北京市宗教部门的支持下,寺院获赠明代铜佛5尊,原有观音,地藏菩萨,罗汉等32尊樟木佛像全部用黄金拼装而成。此外,寺院还添置了佛龛,器物等基本设备,购置了全套影印版《中国大藏经》。如今这座千年古刹又看到了昔日的尊严。

04、“屋上井”

寺内的“五上井”和“听松亭”,据说是三国时期的遗迹。“屋上井”位于大雄宝殿左侧古银杏树下。亭檐上黄底黑字的“古厝上井”匾额十分醒目。传说这口井是当时曹军饮水的源头。因井口高出周边居民楼楼顶而得名。这口古井虽然高出房顶,但终年取之不尽,清澈甘甜,堪称一大奇观。

为了保护文物,现在井口被盖上了玻璃罩。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井口被井绳拉出的深深凹痕。石井柱外侧,还有太师四年寺中司马夏侯所制隶书石刻12件。字迹清晰可见。由此可以推算,这口古井是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师四年(公元年)的遗物。

从“房上井”往东不远,我们就到了另一处古迹--听松亭。传说这里是曹操观察敌情,乘凉的地方。亭子上的对联是:“教弩翱翔高台不为刘消灾,听远客松来古佛知真情”。当年曹操就在这里练弓弩手。为了给战士们防晒,平台边种了不少松树。而“教弩松荫”也成为“庐州八景”之一。

05、写在最后

明教寺院面积虽不大,却是全国重点寺院,国家级文保单位。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次拨款维修保养。因为地处合肥最繁华的街区,与著名古迹逍遥津仅一路之隔,距离李鸿章故居仅米。山门每天游客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如果有机会,不妨来这里走走。

好了,今天的旅行见闻就分享到这里了,记住这里是《鹿见茶馆》,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3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