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大灾,无雨旱灾为驯服这条河,他们
·淮河·
古称“淮水”,是我国七大河之一。
它全长约千米
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脉
之后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
它地理位置特殊
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
其流域两岸呈现出
“桔生淮南则为橘,生於淮北则为枳”的属性
它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沿淮两岸人民尽得淮河滋养
有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佳话
它流域上下水患频繁
素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闻名
早在年,毛泽东主席就发出过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治淮兴淮,对气象工作的需求之大
不言而喻
而下面这四组镜头
以及镜头下特殊的“主角”
正记录了70年来
淮河流域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变化
镜头一
年
关键词:罕见洪水开闸蓄洪撤离
主角:手绘天气图、卫星接收系统
掠影
那一年,淮河流域提早进入雨季,遭遇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罕见洪水。
6月14日晚,王家坝闸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是否开闸蓄洪迫在眉睫。
不开闸,洪水会对下游的群众、铁路、煤矿等构成极大威胁。
开闸,蓄洪区里还有两万人没有转移出来。这样的关键时刻,气象部门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刘孝昌夹着两张天气图,匆匆赶到省里开会。杨静划船到防汛前线王家坝给领导汇报预报结论。
光阴的
事
故
AStoryofTime
滑动解锁回忆
1
八十年代
用手工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
2
九十年代
蚌埠局工作人员操作天气雷达监测天气
3
原天气雷达主控制台和数据处理系统
当时,预报手段有限。以手绘天气图窥测雨势、用卫星资料接收系统获取信息……意义十分重大。综合各方预报意见后,刘孝昌用颤抖的右手写下“雨带南压,降雨减弱”的预报意见,为蓄洪区群众多争取了7小时的撤离时间。
年洪水亲历者
安徽省气象台原总工
刘孝昌
阜南县气象局原局长
杨静
镜头二
年
关键词:水位告急提前预警科学决策
主角:多普勒雷达、流媒体视频广播系统
掠影
那一年,淮河流域出现年以来最大洪水。
淮河干流、支流、入江水道等多个站点水位告急,相继超历史最高水位。
6月30日上午9时,阜南气象局工作人员调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图发现:有大片降雨云团移来,预计中午前后,将出现大到暴雨。县气象局一面通过“流媒体视频广播系统”与省、市气象台会商,一面用电话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作了汇报。
年7月13日时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视察颖上县气象局
年阜阳市颍上县气象局遭受暴雨袭击,观测场被淹
时任安徽省气象局局长孙健,带着彩色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图,报告预报意见:淮河上游及王家坝本地的暴雨仍将继续。
我国第一部国产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
暴雨如期而至。
7月3日,国家防总决定在凌晨1时王家坝实施开闸蓄洪。
年7月王家坝闸开闸蓄洪
年淮河汛情虽重于年,但淮河大堤安然无恙。
“那时,预报员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调资料,我们不用再夹着天气图去汇报,也不用向防汛一线来回送资料了。”杨静笑着说。
记者团在阜南县气象局业务平面采访
镜头三
年
关键词:超警戒水位防汛前线把脉全流域天气
主角:气象应急指挥车、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掠影
7月上旬,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干流出现超警戒水位并逐步逼近保证水位。
7月2日,陪伴王东勇一起驻守在王家坝防汛一线的还有一辆气象应急指挥车。
在应急指挥车里,王东勇可与全国的气象专家一道把脉淮河天气;可查看最新的卫星、雷达、自动雨量站等观测资料。现场提供实时雨情监测、流域面雨量预报、雷达估测降水预报等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预报时段精细化到几小时。
安徽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东勇
应急指挥车
得益于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的建立,王东勇在现场可随时调用中央气象台及流域各省的气象资料。
年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成立
那一年,淮河的狂暴性格仿佛被牢牢地纳入“安全控制”的轨道。面对如此罕见的大洪水,沿淮上下却没有再出现以往那般的重大灾情。
镜头四
年
关键词:现代化精细化
主角:气象监测与信息化工程、现代气象预报预警工程、立体智能化气象预报服务工程
掠影
时光飞逝,转眼间,淮河已经连续11年未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但沿淮气象工作者的弦却一直紧绷着。
多年来,随着治淮大型骨干工程以及科技含量丰富的非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如今淮河流域的治理实现了由“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的转变。
左图为年王家坝濛洼蓄洪区水位上涨右图为正常时情况
放眼望去,如今的淮河两岸,一座座枢纽工程拔地而起,一道道堤坝蜿蜒而去,一个个庄台焕然一新,一排排移民新房鳞次栉比……
什么是保庄圩和湖心庄台?
00:43原王家坝村村长,65岁的王聘三激动地说“现在天气预报可准了,说哪下雨那就下雨。”
村民真真切切的感受背后,是安徽气象部门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步伐。
记者团采访濛洼蓄洪区村民王聘三。魏文华摄影
如今,在淮河流域
个国家气象站
个流域自动气象站
12部天气雷达
共同织就观测网
一体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已在省、市、县三级布局使用
一体化、智能化气象服务平台正以“云大物移智”为支撑不断完善
预报预警一体化平台
流域上下雷雨大风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1分钟
年暴雨预警准确率较过去三年平均值提高14%
四组简单的镜头虽然不能完全将淮河流域气象综合防灾减灾的发展道清,但却能清晰看到十几年来,沿淮气象部门为“治淮兴淮”而不断作为的脉络。
历史的到来和远去,就像河水一样无声又富有生命的张力。
看今朝,淮河流域虽已焕新颜,但气象与淮河故事还未结束。
如何让淮河真正成为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依然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
安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