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寻踪山海经里的招摇山实查探索

《山海经》作为华夏文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古典巨著给无数学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我虽然不是学者但是也充满了探索精神,尤其是对玄幻写手而言《山海经》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今天,幻夕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山海经》里的山河地志和那诸多的充满迷幻色彩的神奇生物。

最早知道《山海经》是在小学课文里,“阿长与山海经”想必八十后的小伙伴们都不陌生。迅哥喜欢山海经,但那时山海经是“不正经”的读物,而满足迅哥这个愿望的居然是长工阿长。迅哥对此十分有感,遂写文一篇为记。

如今,《山海经》的版本数不胜数,幻某手上只有两个版本,一本是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一本则相反,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尴尬的是买来后一直没怎么看过,主要是看不懂。所以呢发这个系列的初衷也是打算和网友们互勉一下,争取把这个山海经给他看个通篇。毕竟这一本书虽然厚,但除去释文原文也不过三万来字,若是用看网文的速度估计一两天就完事了。但我希望还是能够认真的看一遍,大家互勉吧!

两个不同版本的山海经山海经第一卷

《山海经》第一卷南山经第一篇是为“鹊山招摇山。”可以看到文中的“昔隹”同鹊,这种通假字在山海经中是非常普遍的。电脑打字许多都是打不出来的。像下面这个“鹿旨”,音念“锦”,至于通哪个字我却考究不出。检索中似乎是通“麂(Jí)”,本文呢并非主要探讨这个文字话题,所以一笔带过,下面我们正式探讨这个“招摇山”。

为什么要探讨“招摇山”呢?首先他是标题,其次只要将其探讨出来,下面的神秘事物应该都是一应而解了。如果说我们探讨“狌狌”,即便探讨出来依然无法得知“招摇山”的具体所指。但如果探讨出来招摇山的话,结合山上的动物植物,自然不难理解“狌狌”了。

“招摇山”为鹊山之首,鹊山又是南山之首。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鹊山是南方的第一座山,而招摇山则是鹊山的第一座山头。然而“南方”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方位,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它呢?

我个人理解是按照长江而分,以地图的方位:上为北,下为南。但长江并不是一条直线,所以这个区分十分模糊。专家的定论呢是以秦岭和淮河为分界线,上为北下为南,这样划分无疑要精确许多。虽然我个人依然坚持己见,但既然我们的话题是合众讨论,所以就需要服从多数,所以我们文中的南北方就以秦淮河为分界线。那么,这样一算,南方的第一座山是什么山呢?

秦岭么?毕竟秦岭是南北分界线呢。但秦岭显然不符合《山海经》对“招摇山”的描述。其次,这个南山之首也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南山”并非是一个定词,它不能代表某一座山头,甚至不能代表山,南山很可能泛指一片区域,这片区域就是现在所说的南方。那么,南方第一系山脉是哪座山呢,文中下句有“临于西海之上”。那么西海又代表什么呢?

现在我们对招摇山的推断陷入了瓶颈,所以只能寻找线索,而这个线索就是“临于西海”然而“西海”这个词本身就是很模糊的。如果按照今天的地图来诠释,西海只能是大西洋了,那么如果说山海经中的西海指的是大西洋,那么招摇山显然就已经脱离了中国境内。

鉴于《山海经》我们已经将它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地球世界,所以这个地域划分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境内,所以说这个西海是有可能在外国境内的,但大西洋显然有点离谱。那么我们在今天的地图上沿着秦岭直线向西,最后到达的海域则是地中海。

那么,地中海符合西海的条件筛选吗?

这时西海又陷入了瓶颈,我们再来寻找一下条线索

“丽麂止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

单凭一个名字就去推断现今的某条河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暂且忽视数千年来地貌上的变化,从现今的地图上寻找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河与海。

显而易见,今天的地图上并没有这样的一条河流入地中海。流入地中海的河并不少,但没有一条是由西而入的。所以地中海是不符合西海条件的。

那么,我们单独的再来推断一下丽麂之河。

“丽麂”没有词条,但在其他平台有文章推断其为今天的漓江。我们来检索一下漓江!

漓江,是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

很显然,仅这一条“西注于海”漓江就不符合丽麂之水的描述。因为丽麂之水出于招摇山,因此有学者推断招摇山就是今天的猫儿山。

猫儿山是“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山是广西兴安县的猫儿山。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山海经学术研讨会“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研讨会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兴安县的猫儿山。

猫儿山

猫儿山

在猫儿山的检索介绍中山上有许多的珍稀动植物,但唯独不见桂树和“迷毂”。至于更加神秘的“祝余”更是不见其有介绍。可能有网友会说,这些神秘的动植物本身就是充满迷幻的,是真是假尚在两可,就算是真的数千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难保不会地域性的灭绝。

抬扛的话呢我也不多说。因为我们讨论的目的之一是基于《山海经》的史实基础上,如果我们纯粹把他当成神话来看那么这些讨论将毫无意义。但是对古文献的考究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探讨下去。

本期由于线索中断我们暂且搁置对招摇山的探索。至于学者们所说的猫儿山就是招摇山的课题我也是持保留意见。在后期的探索中希望可以找到线索来证明或者推翻这个论证吧。

好了,本期话题就暂且告一段落。我们下期将要探讨的课题是堂庭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