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市场也要看南北之争
南北经济之争似乎逐渐“白热化”,而经济优势引来大量流动人口,从而带动租赁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大公鸡”地图上,有一条天然的分界线——“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它不仅是一条气候生态分界线,也是一条极为精妙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分界线,历史上的各种“南北之争”也以这条线为界。
今年以来南方不少地区已陆续发布了相关落户政策:苏州不超过45周岁本科可直接落户;重庆高级职称以上资格人员纳入人才落户;海南特定人才可落户;南宁大学生“来去自由”落户;厦门高额补贴加码奖励高层次人才。近日,上海也出了落户新政,门槛再度降低:博士、研究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就在上海户口放水不久之后,广州也出手了。9月30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中透露,广州拟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入户条件放宽为参保即可入户,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而在北方,沈阳全面取消了人才落户限制;北京则传来设立自贸区的消息,将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要在经济上“发力”,政策、资金、人才也将随之滚滚流动起来,更多的机会或机遇将隐现。
乍一看,南北之争似乎逐渐“白热化”。实际上,南北经济的天平已经越来越倾向南方,南方占有大部分经济优势。而经济优势就引来大量流动人口,从而带动租赁市场的发展。古有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今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中国城市框架的基本格局。但很长时间以来,“铁三角”中唯一处于北方的京津冀光环不再,与后两者相比,稍显暗淡。
为什么近两年南方城市格外受欢迎?京津冀为什么没有成为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发达城市群?城市格局对租赁市场又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不开地图炮,不地域歧视,理性讨论南北方的差距与各自的优势。
01
南方都在抢人!北方在干什么?
北京网友:
看上去虽然规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届毕业生才能落户上海,门槛还是很高,但是对于北京的话“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届毕业生也得所应聘的单位有留京指标才行,比上海难多了。
深圳网友:
和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策略不同,上海无论是人才引进还是招商引资,采取的都是“掐尖儿”战术。上海的心里是这样的:你不来是你的损失,你来了才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就这一点来说,北京都不行。
02
北方为何逐渐没有姓名?
南方网友:最近大湾区的利好消息真的多,深圳的40周年大礼包不用说,各种资本改革的好政策都给了深圳。广州也批了一个期货交易所,似乎是外汇,还有大湾区国际银行总部,还批了一条从广州到深圳的地铁。北方以后就是提供资源的命,南方才是经济主战场,以后南北经济实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北方网友:关于这几年北方的没落,大概就是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支撑北方经济发展的工业已经不再是让一座城市一块地区发展繁荣的主要动力或核心竞争力了。二是沿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上海,位于国家中段,既有长江又有海,港口水域情况优良且陆地地形也较为平坦不复杂,这种地理优势北方找不出一个城市。三是从历史角度看南方比北方更有经商的经验和传统,而自古以来北方多为军事政治重镇,所以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之后南方更适应这个变化,加上没有既有产业的桎梏,经济发展更快也正常。
03
都市圈、城市群之于租赁市场
北京网友:我是干租房中介的,项目位于北京自贸区三大片区辐射范围内,海淀区政府和昌平区政府27日举办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挂牌仪式的当天,我就在两公里之外的项目上接待客户,前来看房的人会主动问起自贸区的内容,似乎自贸区也成了项目的一大营销卖点。
深圳网友:江浙沪这片区域上下游相关产业以及人口的聚集使得这里的配套基建完善,由此,土地和房屋增值也是必然,租金自然会上涨,租赁市场发展也相对不错。
如果说租金是一座城市的股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方的确“城城败退”,多城租金价格处于下跌的态势。我爱我家研究院13日晚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疫情暴发后,北京租房市场的租金明显下跌,5月有所上涨,但很快因疫情反弹而步入下行通道,8月交易量冲高后,租金也出现短暂回升。但9月市场降温后租金再度下滑,价格水平明显低于年,回到了年年初的水平,并创下2年来新低。
看来,南北经济的比拼,不仅是发展速度的比拼,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比拼,还是租赁市场的比拼。如何在南方越演越烈的攻势下留下新兴产业与优秀人才,进而拉动租赁市场?北京的自贸区可以推动住房租赁发展吗?还需时间的验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