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志在必得致国家文物局夏文化研究
尊敬的中国国家文物局
“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工程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
您们好!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破解夏王朝历史、解开夏文化之谜,已成为当前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使命。近年来,国家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与学术氛围。
今天,是破解夏王朝历史、解开夏文化之谜、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最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切条件已经成熟。虽然这些重大历史文化问题在主流学界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事情,好像在短时间内能够根本解决。但是根据本人的相关研究结论,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开,只是时间问题,只是程序问题,只是工作流程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落实,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得到完整地解决,不必留给下一代人、留给下一个古文化探源工程。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近在眼前,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完整再现就在今天。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一名“夏朝与诗经研究”者,本人赵辉,有责任有义务向国家相关单位与学术机构反馈本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与研究结论,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切个人责任、社会责任、学术责任。
根据本人的研究结论,华夏文化、中华文明、夏王朝、夏文化的起源地为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淮河流域,具体地理标志为中国南北分界的淮河中游中段的涂山与荆山;国家考古遗址标志为禹会村考古遗址;中国历史文献典籍标志为“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夏之兴也以涂山”“黄帝铸鼎荆山下”“启居荆山下”。这一地区也是最初的中国、天下概念的原始地;是华夏文化的摇篮,华是地理概念,夏是人文概念,“华”字产生于涂山荆山淮河等山川河流的地理地貌,“夏”字产生于对淮河花鼓灯各种舞蹈动作的刻画;是《诗经》中众多篇幅的产生地,地理标志为夏水北淝河;是尧舜禹中华民族仁义仁德思想的产生来源;是四千年前夏文化的中心地区,地理标志为夏水北淝河四方湖古城,“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式辟四方”“经营四方”。
夏文化研究,寄希望于考古发现“夏都”遗址、发现证明夏文化的考古学物证并不现实。只有通过对中华文化所涵盖的各类中华人文历史信息多方面的细致研究,才能完整地还原中华文明的诞生过程与诞生环境。通过对地理、气候、地貌、人文、历史、民俗、民风、民情、古文字等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才能真实地还原出令中华民族自信、令世界信服惊叹的博大精深、延绵久远的中华文明。
个人力量有限,时不我待,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道路上人人有责,热切盼望本人关于夏王朝夏文化中华文明等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得到国家相关部门、专业学术机构的积极响应,早日取得国家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性成果,早日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敬盼回复!
《夏朝与诗经研究》者:赵辉
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377.html